产后气血不足调理:重拾元气,做健康妈妈

03u百科知识网

产后对于女性来说,身体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与消耗,气血不足是较为常见的状况,这可能会导致新妈妈们面色苍白、头晕乏力、乳汁分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有效进行产后气血不足的调理呢?

产后气血不足的原因多样,分娩过程中会流失大量的血液,这是气血不足的直观原因之一,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有一定的失血量,顺产时胎儿娩出过程可能会使产妇出血较多,若胎盘、胎膜残留等情况发生,更会增加出血量,从而损耗大量气血,而剖腹产手术本身会损伤身体的经络血脉,且术后出血也不容小觑,这些都使得产妇在产后处于气血亏虚的状态。

孕期母体为了孕育胎儿,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供给胎儿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自身气血储备相对不足,胎儿在母体内逐渐成长,其所需的营养全靠母体通过胎盘输送,像铁、蛋白质等合成血液的重要元素大量流向胎儿,使得母体自身的气血生成原料减少,为产后气血不足埋下隐患。

产后照顾宝宝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频繁喂奶、换尿布、哄睡等,新妈妈们往往休息不好,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恢复,尤其是肝脏和肾脏,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功能不佳会进一步影响气血的生化之源,导致气血生成缓慢,加重气血不足的情况,而且产后新妈妈情绪容易波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会耗伤气血,《黄帝内经》中提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会使体内的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加剧气血亏虚的程度。

认识到产后气血不足的原因后,就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调理,饮食调理是基础且重要的一环,新妈妈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是生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补充气血,像红枣桂圆粥,将红枣、桂圆与糯米一起熬煮成粥,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糯米也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这款粥品非常适合产后气血不足的妈妈食用,还有猪肝菠菜汤,猪肝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菠菜也是补铁佳品,两者搭配煮汤,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起到补血的作用。

黑色食物入肾经,对补充肾气、促进气血生化有帮助,黑芝麻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E 等营养成分,可以将其炒熟后研磨成粉冲调食用;黑豆可打成豆浆饮用,或者炖煮后食用,都能起到补肾益精、养血的功效,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与多样化,避免过度节食或挑食,保证每日营养的充足摄入。

除了饮食,药物调理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医常使用一些补气血的中药方剂,比如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的产后妈妈,四物汤也是经典的补血方剂,包含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主要侧重于补血调经,对于产后失血过多导致的血虚有较好的调理作用,但需注意,中药的使用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艾灸也是一种不错的调理方法,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穴,它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艾灸关元穴能够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元气,增强人体的正气;足三里穴是人体的保健要穴,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了,气血生成自然会更加充足;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艾灸三阴交穴能调节肝脾肾的功能,滋养气血,一般每个穴位艾灸 15 - 20 分钟,每周可进行 2 - 3 次艾灸治疗,但要注意艾灸时的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产后适当的运动对于气血恢复同样不可或缺,新妈妈可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一些轻柔的运动锻炼,比如产后瑜伽,它通过各种体式的伸展和呼吸练习,能够帮助放松身心、调节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像猫牛式,跪在地上,双手和双膝着地,吸气时背部下沉、头部向上抬起,呼气时背部拱起、头部向下低垂,这个动作可以按摩腹部器官,促进消化和气血运行;还有简单的散步,每天饭后在室内或户外散步 30 分钟左右,能增强体质、舒缓情绪、促进新陈代谢,使气血更加通畅,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造成身体的损伤。

产后气血不足的调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新妈妈们从饮食、药物、艾灸、运动等多方面入手,持之以恒地进行调养,家人也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新妈妈分担照顾宝宝的重任,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让新妈妈能够在温馨舒适的氛围中尽快恢复元气,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育儿生活中,陪伴宝宝茁壮成长,同时也让自己重新焕发出光彩照人的魅力,迎接新生活的挑战与美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