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从预防到康复的全面解析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2. 骨折的常见原因
  3. 骨折的症状表现
  4. 骨折的诊断方法
  5. 骨折的治疗手段
  6. 骨折的康复护理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本文将从骨折的定义与分类、常见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骨折相关知识,提高对骨折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骨折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骼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长期劳损、病理因素等影响时,其完整性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引发骨折。

(二)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完整性分类

-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保持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这类骨折相对较为稳定,感染风险较低,胫腓骨骨干骨折,若皮肤未破裂,属于闭合性骨折。

- 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开放性骨折容易引起感染,处理相对复杂,如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股骨干骨折,伴有皮肤撕裂伤,即为开放性骨折。

2、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分类

- 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裂缝骨折、青枝骨折等,通常在适当固定后能保持稳定。

-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再移位者,比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这类骨折需要更牢固的固定来维持复位后的位置。

骨折的常见原因

(一)直接暴力

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使其发生断裂,这种情况下,骨折往往较为严重,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建筑工人从高处坠落,足部先着地,可导致跟骨骨折;车祸中车辆撞击行人腿部,可能引起股骨骨折。

(二)间接暴力

通过传导或扭转等力量作用于骨骼,造成骨折,常见的如跌倒时手掌着地,力量上传至桡骨远端,可引起桡骨远端骨折(即Colles骨折),这种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轻微的间接暴力也可能导致骨折。

(三)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长途行军的军人易发生第2、3跖骨骨折;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由于长期的腰部负荷过重,可逐渐出现腰椎椎体骨折。

(四)病理性骨折

骨骼本身患有病变,如骨髓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等,在轻微外力甚至无明显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的骨折,患有骨肿瘤的患者,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碰撞,也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

骨折的症状表现

(一)疼痛与压痛

骨折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在受伤处有明显的压痛点,这是由于骨折端刺激周围神经组织所致,肱骨骨折时,肘部上方局部有明显压痛。

(二)肿胀与瘀斑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导致局部肿胀,血液渗出到皮下组织,可形成瘀斑,如胫腓骨骨折时,小腿可出现明显的肿胀和大片瘀斑,严重时皮肤张力增高,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

(三)功能障碍

由于骨折破坏了骨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影响了骨骼的正常功能,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上肢骨折可导致上肢不能正常抬起、握拳等动作;下肢骨折则会出现不能站立、行走困难等症状。

(四)畸形

在骨折移位明显的情况下,可出现肢体畸形,如成角畸形(骨折断端相互成角)、短缩畸形(骨折断端相互重叠)和分离移位畸形(骨折断端侧方移位)等,股骨颈骨折时,患肢可出现短缩和外旋畸形。

(五)骨擦音或骨擦感

在骨折部位可听到骨擦音或触摸到骨擦感,这是由于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所致,但并非所有骨折都能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如裂缝骨折等。

骨折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受伤经过、受伤机制、受伤时间等信息,对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询问患者是从高处坠落还是被重物砸伤,有助于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和性质。

(二)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受伤部位的外形、肿胀情况、有无畸形等。

2、触诊:检查局部压痛、叩击痛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异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

3、测量:测量肢体的长度、周径等,对比两侧是否对称,以判断是否有短缩或增粗畸形。

4、关节活动度检查:了解受伤关节的活动范围是否正常。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诊断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还可加拍特殊位置的X线片,如健侧对比片、应力位片等。

2、CT检查:对于一些X线难以显示的骨折,如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走向、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3、MRI检查:主要用于检测骨髓水肿、韧带损伤、椎间盘损伤等情况,在一些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MR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骨折的治疗手段

(一)保守治疗

1、复位

- 手法复位: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骨折和部分不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手法操作,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 牵引复位:常用于股骨骨折、颈椎骨折等,通过牵引装置施加适当的牵引力,使骨折断端逐渐复位并保持稳定,如股骨骨折采用骨牵引治疗。

2、固定

- 外固定:包括小夹板固定、石膏绷带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外固定的目的是将复位后的骨折断端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促进骨折愈合,锁骨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固定。

- 内固定:对于一些不稳定性骨折或复位困难的骨折,需要采用内固定手术,通过在骨折部位植入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器材,对骨折进行牢固固定,如股骨颈骨折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

3、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肌肉收缩锻炼、关节活动度训练等早期康复活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上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握拳、屈伸手指等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 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范围,包括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肌肉的力量训练等,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髋关节的外展内收练习等。

- 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重点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如步态训练、上下楼梯练习等,使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恢复正常的功能。

(二)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对于一些复杂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或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切口暴露骨折部位,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复位,并使用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这种手术方式能有效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提供可靠的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块多且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常需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适用于一些严重的开放性骨折、伴有大量软组织损伤或感染的骨折,外固定支架通过经皮穿针固定于骨骼表面,为骨折提供稳定的外固定支持,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便于伤口处理等优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时,可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待伤口愈合后再考虑进一步治疗方案。

骨折的康复护理

(一)心理护理

骨折患者往往因突然受伤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二)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肿胀情况、血液循环状况以及伤口情况等,如发现异常,如患肢肿胀加剧、皮肤发紫、麻木等,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饮食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可适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