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常吃的奶酪,中国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为何没在中国流行下来
芝士这玩意看着很香有食欲,但吃一口就会感到巨大落差
中国已经有豆腐这种蛋白质凝固食品占领生态位了,已经容不下芝士这种同样是蛋白质凝固食品了
根据在英国的经验,奶酪这东西完全无法融入中国菜的做法里。外国的各种蔬菜和肉类调整一下就可以做出过得去的味道,但奶酪的做法完全不同,除了点心可以参考糖等流质的材料用法,在饭菜里的做法和调味没办法放在中国菜的体系里。奶酪想在中国流行,需要经过类似咖喱在日本的那种本土化改造。
说白了还是味道不符合国人的习惯,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奶酪肯定觉得这玩意就是又软又甜还奶香味十足,实际一吃却是又酸又咸,除了硬的能砸死人之外还有一股淡淡的臭味,可能会有人说咱们吃的方式不对,但是老外说皮蛋不好吃的原因跟这个有区别吗?
因为我们是农耕社会,游牧民族才有需要储存牛奶的需求,那不是因为他们爱吃,是因为没办法不得不那么做。
我们农耕社会物产丰富,光主食就有米面两种大类选择,更别提各种变化方式了,蔬菜,肉类也比游牧民族丰富很多,饮食选择余地太大造成了我们不需要依赖动物奶来补充蛋白质,自然也没有储存的需求,所以我们的奶酪制品工艺并没有得到很多的推广。
那我们就没有类似的做法来储存食物了么?答案是有的,风干类,腊肉类,腌制类,泡菜类,发酵类等等都是我们根据大自然的因素来控制食物状态达到储存的目的。
综合来说,不是我们不会,是因为可选择性太多,奶酪又不算一种很流行的食物,所以我们并不在意。
奶酪是西方人特别爱吃的美食。是牛奶经过发酵制作而成。也是中国西北的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奶酪是西方人离不开的美食。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但是中国却一直没有流行起来。我们经常能看见很多网红美食,都是用芝士制成的。如:芝士排骨、芝士泡面、芝士披萨等等。但是国人很少有像西方人那么狂热,除了游牧民族,几乎没有人会将奶酪作为自己一日三餐的必备食材。老外只能在网络上提出自己的疑问。首先,牛奶本来就是一种西方流传过来的食物,而用牛奶制作的奶酪在传统中国人的餐桌上是很少见的,从古代开始就没有吃它的习惯,对于奶酪的接受程度自然也没有很高,奶酪的品种很多,发酵时间比较短。中国人能接受的只有很少部分。西方人有一种蓝纹奶酪,被称为世界上最臭的食物。还有很多奶酪因为发酵的制作工作,闻起来是一股酸臭味,让中国人吃这些奶酪。就跟让外国人吃我们的臭豆腐一样。大家都难以接受。所以奶酪的话。就没办法在中国流行下来。
奶酪的正确吃法
奶酪正确的吃法有以下
1.直接把奶酪切下来加在面包片中,再配以火腿生菜作为三明治吃,因为奶酪有很强的饱腹感,所以不容易饿。
2.在火锅汤底中放入奶酪熬制,作为奶酪火锅。奶酪的吃法可做西餐配料,可单独作为主菜,也可夹在面包、饼干、汉堡包里一起吃,或与色拉、面条拌食。
3.配上红酒直接食用。
4.把奶酪弄碎了做汤或与面条拌食,也可切成小丁配沙拉。
5.炒饭炒面的时候也可以放,将炒饭或者炒面盛出来,撒上奶酪碎,然后再放入烤箱或者微波炉,就是奶酪焗饭。
6.在面饼上撒上奶酪和喜欢吃的肉丁,胡萝卜,青豆等等,然后再撒上奶来,放入烤箱,就可以自制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