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前驱,后置后驱,前置后驱优缺点各是什么
三种驱动形式的优缺点概述如下
前置前驱制造成本最低适应性最强
前置后驱制造成本偏高适用范围有限
后置后驱制造成本超高仅适用小众车型
前驱汽车是普及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类型,但早期的汽车并不是前驱车,而是以后轮驱动为主;使用后驱的理由很简单,车辆在满载或重载时重量主要集中在车身后部,此时前轮得到的压力变小导致轮胎抓地力变差,后轮反之变大;那么后轮抓地力变大后则能减少驱动轮打滑的情况出现,发动机输出动力能够以最高比例转化为驱动力,为实现最直接有效的动力转化是使用后驱的原因。
但是发动机纵置后驱也有缺点,因其要使用的变速箱体积更大,其次还有硕大的传动轴以及动力桥;这一套驱动系统会让车辆的油耗很高,汽车轻量化节油平均标准约为【0.5L/100km/100kg】,在汽车发展史中诸多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均经历过石油危机,如何节油则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话题。
在内燃式发动机无法颠覆性提升能量转化效率的前提下,想要降低车辆油耗无非是阉割动力降低排量,其次则为降低重量提高推重比数据;减小排量总要有度,否则车辆的驾乘体验会变差,所以只能两条线平行运作。于是驱动系统降级为横置前驱,这种结构首先要将变速箱小型化,重量的降低相当明显;之后传动结构也不再需要纵穿车身粗壮金属传动轴,减重效果更加夸张;再次为后悬架无需动力桥,采用轻量化的连杆横臂式独立悬架或更简单的扭力梁,重量自此实现了1L/100km左右的降低。
意义:
一台车一年可以节省出百余升燃油,营运车辆更是能节省出上千升,那么数以亿计的汽车一年能节省出多少燃油呢?其次燃烧一升汽油产生的排放有数公斤,所以没节省一升燃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减少数倍,这就是前驱车“真香”的价值。
不过仅论车而言前驱车是级别最低的,因其车身重量主要集中在车头位置,后轮获得的压力较小而决定了抓地力差,过弯失控的极限非常低;其次前驱的前轮不仅要负责转向还要负责驱动,复杂工况决定了方向感不够清晰且磨损会严重一些。
所以前驱汽车只是对这个世界更有善意,但在汽车领域以驾驶体验而言级别很低,不过由于其制造成本也在下降,所以车价随着制造成本同步下探也让更多人用得起车,这也是前驱车为数不多的优点。
后置后驱、中置后驱,这是跑车专用。
跑车或性能车追求的是极限理想的操控,提升操控的方式首先要让车身重量达到黄金比例,汽车加速时重心后移会加大后轮的抓地力,所以后驱是必要的;但是车身后部如果过于重也会造成前轮方向指向性变差,所以前后重量应该有50:50或40:60的理想比例,实现这种结果仅依靠前置后驱有一定难度,那么把发动机放在中间位置或后置在座椅后方,整车质心的变化则能随着发动机布局和底盘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整,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会非常理想了。
不过发动机中置或后置会改变车辆空间布局,对于车辆的实用性会有较大程度的破坏,同时研发技术难度也会很高;所以这种车生产出来也必然是高价小众车,这就是只有跑车才多使用后置后驱的原因。
购买汽车如以节油减排为目的则选择前驱,如追求驾驶乐趣则选择后驱轿车,追求极限的操控应选择四驱轿车,这三种驱动类型还有一些价格能让普通人接受的选项(30万以下),后置后驱消费不起……
(上文由天和Auto原创首发,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前置前驱优缺点
前置前驱车的优缺点:
1、传动系和动力系结构紧凑,传动路线短,传动效率高,减少了传动系统的零部件,成本降低,同时也减少了车辆的自重,有利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2、由于取消了贯穿前后的传动轴,所以车厢内地板中央不会凸起很高,有效的增加了车辆的内部使用空间。同时也利于降低车身高度,利于行驶的稳定性;
3、牵引力比较好,这里所说的牵引力是指正常情况下的牵引力(不包括急起步和爬坡),由于前轮积聚了大部分重量,所以前轮的正压力比较大,我们知道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乘以摩擦系数,这样前轮的摩擦力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