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均衡营养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营养,营养是我们通过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素,来构成身体的组织器官、调节生理功能;同时满足了我们身体正常生长、发育需求的过程。这些营养素就是人体重要的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维生素。
所以营养均衡,首先要做到每天的营养素摄入量适宜。只有营养素摄入量符合机体每日所需,才可以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才可以满足老人、孕产妇、青少年等等各类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才可以预防营养素缺乏或过多的疾病和辅助各种疾病的治疗。反之就会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以及营养素缺乏引起的各种病症。
其次,要做到膳食结构合理。当今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过低。奶类、豆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铁和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缺乏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国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仅为每标准人口389mg,还不到适宜摄入量的一半。而烹调油和食盐的摄入水平居高不下;饮酒率、饮料消费量都在明显增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膳食相关的慢性疾病趋向低龄化。因此,改变膳食结构刻不容缓;对此,中国营养学会推出了适合我国居民平衡膳食的膳食宝塔。
最后,在提一下“均衡”,这里不止说食物和营养素的平衡,还指摄入的能量和运动消耗的平衡。身体活动能有效的消耗能量,促进能量平衡,保持身体健康;膳食宝塔中也指出了成年人每天应主动进行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均衡营养是指膳食安排合理、所获取的营养素足量、全面、均衡,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条件及不同健康状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
在日常饮食生活中,需要摄入多样的食物、合理搭配,才能达到均衡营养。
均衡营养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
1、膳食搭配要均衡。平常的膳食应该包括谷薯类食物、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由于每一类食物含的营养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膳食搭配上应该做到均衡,既满足食物多样化,也注重比例适宜。
2、营养素的摄入要均衡。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还有对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要符合人体的需要,在能量需要与各种营养物质需要之间要达成平衡,也要注意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要适宜。
营养均衡的小秘诀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多样化饮食:确保每天的饮食包含各种不同食物类别,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来源(肉类、豆类、奶制品等)和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这样的饮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适量进食:控制摄入热量的总量也很重要。根据个人体重和活动量确定每日所需的热量摄入量,并合理分配三餐与零食。建议选择低盐、低糖、低脂肪的食物。
食物加工方式: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处理方式,如蒸、煮、炒等,以保留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规律进餐: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
水是人体成分的关键,能维持水合状态和健康,因此还要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入。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具体的食谱建议,例如:
牛肉炒土豆胡萝卜西兰花:这道菜集合了牛肉的高蛋白质、土豆的碳水化合物、胡萝卜和西兰花的维生素,营养丰富4。
冬瓜烧鸡腿:冬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搭配鸡腿的高蛋白质,是一道营养丰富的佳肴4。
豆腐鸡蛋炒肉末:这道菜中,豆腐、鸡蛋和猪肉末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营养均衡,适合全家享用4。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每个人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