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生活的每一个转角,意外都可能突然降临,急救知识就如同守护生命的盾牌,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宁静乡村的田间地头,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或许就能成为他人生命的希望之光,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紧急情况的应对方法,以及基本的自救互救原则。
心肺复苏(CPR)
心脏骤停是最为危急的情况之一,心肺复苏则是挽回生命的关键手段,当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濒死状喘息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迅速将患者仰卧于坚硬平面上,解开其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施救者跪于患者一侧,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为按压部位,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每按压 30 次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采用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紧密吹气 2 次,每次持续 1 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有明显起伏即可,如此循环反复,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止血包扎
出血过多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止血至关重要,对于较小的伤口,如割伤、擦伤等,可直接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杂物,然后用碘伏消毒,若伤口出血不止,可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在伤口上,持续施加压力 10 - 15 分钟,多数情况下可有效止血,对于较大的动脉出血,如肢体动脉破裂,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一侧)使用止血带或绷带进行绑扎,绑扎时需松紧适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并记录绑扎时间,每隔 30 - 40 分钟放松 2 - 3 分钟,防止肢体缺血坏死,在送医途中,可将受伤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出血量。
烧烫伤处理
烧烫伤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如厨房火灾、热水溅洒等,一旦发生烧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 15 - 30 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注意水流不宜过大,避免冲击力加重伤势,对于轻度烧烫伤(仅表皮受损),冲洗后可涂抹烫伤膏,用干净纱布覆盖包扎,若烫伤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达到真皮深层甚至更严重),切勿自行处理,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在转运过程中,避免弄破水疱,防止感染,同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骨折固定与搬运
遇到骨折伤员,不当的搬运可能导致骨折移位,加重损伤,首先要判断骨折部位,如肢体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都是骨折的常见表现,对于四肢骨折,可利用现场的木板、树枝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上肢骨折固定时,将木板置于伤肢外侧,超过肩关节和肘关节,用绷带或布条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固定则将木板放在伤肢外侧,长度从腋下至足跟,分别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小腿中段进行固定,在搬运过程中,要保持伤员身体平稳,避免晃动和扭曲,多人协作搬运时动作要协调一致。
中毒急救
中毒情况复杂多样,包括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气体中毒等,当发现有人中毒时,应尽快让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到空气流通处,若是口服中毒且患者意识清醒,可先催吐,但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中毒禁止催吐,对于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处,同时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在送医途中,尽量收集患者呕吐物、剩余食物或药物等样本,以便医生确定中毒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气道异物梗阻)
气道异物梗阻是一种紧急情况,常见于儿童进食时嬉笑打闹、老年人吞咽功能不佳等情况,当发现有人被异物卡住喉咙,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成年人或儿童(1 岁以上),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 5 - 6 次,直至异物排出,对于 1 岁以下婴儿,应将其面朝下放置在手臂上,用另一只手拍打其背部 5 次,然后将婴儿翻转过来,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其胸部 5 次,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是首要原则,施救者要迅速判断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120,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以便专业医护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学习急救知识,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因为,每一次正确的急救行动,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力量,让爱与希望在紧急时刻延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