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食品工业的舞台上,食品添加剂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关键角色,它们如同隐藏在幕后的魔法师,悄然改变着食品的色、香、味、质,为消费者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食品体验,围绕着食品添加剂也存在着诸多争议和误解,本文将深入探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作用、安全性以及合理使用原则,旨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大众对其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一)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它们并非食品的固有成分,而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意添加的少量物质,却能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分类
1、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见的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在一些果汁饮料中添加适量的苯甲酸钠,可以有效防止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使饮料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品质。
2、抗氧化剂:主要用于阻止或延缓食品中油脂的氧化酸败,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维生素 E、抗坏血酸(维生素 C)及其钠盐等属于此类,在油脂含量较高的坚果类零食中添加抗氧化剂,能减少油脂氧化产生的哈喇味,维持其可口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3、甜味剂: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是常见的天然甜味剂,而糖精钠、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则为人工合成甜味剂,对于糖尿病患者或想要控制糖分摄入的人群来说,一些低热量或无热量的甜味剂成为了理想的替代品,如在无糖饮料中广泛使用的阿斯巴甜,其甜度远高于蔗糖,但在人体内代谢时几乎不产生热量。
4、着色剂:用于给食品着色,以改善或赋予食品色泽,使其更加诱人,可分为天然着色剂和合成着色剂,如从水果、蔬菜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属于天然着色剂,可使食品呈现出自然的颜色;而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着色剂则能在食品加工中调配出鲜艳且稳定的色彩,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糕点等食品的生产中。
5、增稠剂和稳定剂:可增加食品的黏稠度、稳定性,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常见的有明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等,在酸奶制品中,添加适量的明胶可以使酸奶更加浓稠、口感细腻;在冰淇淋中,使用 CMC 可以提高其膨胀率和稳定性,防止冰晶形成过大,使冰淇淋口感更加柔滑。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一)改善食品品质
1、提升口感
- 食品添加剂能够调节食品的口感,使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喜好,在一些面包制作中,添加乳化剂可以改善面团的筋道和柔软度,使面包更加蓬松、细腻,口感更好。
- 在肉类加工中,磷酸盐类添加剂可以增强肉的保水性,使肉制品更加多汁、嫩滑,减少烹饪过程中水分的流失,提高食用品质。
2、优化质地
- 增稠剂和稳定剂的使用可以使食品具有合适的黏稠度和稳定性,如在果酱制作中,添加果胶能使果酱达到适当的浓稠度,便于涂抹和保存;在沙拉酱中,利用蛋黄和芥末中的天然成分以及适量的增稠剂,可以调制出细腻、稳定的乳液状沙拉酱,避免出现分层现象。
(二)延长食品保质期
1、抑制微生物生长
- 防腐剂通过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抑制有害微生物(如细菌、霉菌、酵母菌等)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在罐头食品中,通常会添加适量的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结合罐装密封技术,能有效杀灭罐内可能存在的微生物,并抑制其在储存过程中再次滋生,保证罐头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变质。
2、防止氧化反应
- 抗氧化剂能够清除食品中的自由基,阻断油脂等成分的自动氧化链式反应,防止食品因氧化而产生异味、褪色和营养成分损失,以食用油为例,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酸败,不仅产生难闻的气味,还会降低油的营养价值,添加抗氧化剂后,可有效延缓这一过程,保持油的品质和稳定性。
(三)满足食品加工工艺需求
1、便于加工操作
-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些添加剂有助于改善原料的加工性能,使加工过程更加顺利,在制作面条时,加入适量的食盐不仅可以增加面的筋道口感,还能使面团更容易揉制和拉伸,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在制作饼干时,使用膨松剂(如碳酸氢钠)可以在烘烤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饼干膨胀发酵,形成疏松多孔的结构,从而获得理想的口感和外观。
2、实现特殊加工效果
- 某些添加剂可以实现特定的加工效果,满足不同食品的加工要求,在制作豆腐时,凝固剂(如石膏、卤水等)可以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成豆腐脑,进而压制成豆腐;在酿造葡萄酒时,酵母是不可或缺的生物添加剂,它将葡萄汁中的糖分发酵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赋予葡萄酒独特的风味和酒精度数。
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一)安全性评估体系
1、毒理学评价
- 通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动物实验和人体观察等毒理学研究,确定其在不同剂量下对机体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一般包括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短期内大量摄入添加剂对动物的影响)、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较长期、小剂量摄入对动物的效应)和慢性毒性试验(评估长期低剂量摄入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影响),在进行某种新型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时,会先在小鼠身上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一次性给予大剂量该甜味剂后小鼠是否出现中毒症状、死亡等情况;然后再进行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观察小鼠在生长发育、器官功能、血液指标等方面的变化,以综合判断该甜味剂的潜在毒性。
2、风险评估
- 综合考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量、暴露频率、人群差异等因素,对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这涉及到对不同年龄段、性别、身体状况人群的消费量调查,以及对食品中添加剂残留量的检测分析等,对于儿童和孕妇等敏感人群,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或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对某些添加剂可能更为敏感,在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时,会特别考虑这些人群的暴露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以确保其饮食安全。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等,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明确规定了各类食品添加剂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限量和适用范围,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和添加,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1、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 当食品添加剂按照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进行添加时,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监管,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规定的用量范围内,山梨酸钾作为一种常用的防腐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只要不超过最大允许使用量,它在食品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2、超量或违规使用存在风险
- 如果食品生产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或其他不当目的,违反法规超量使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使用未经批准的非法添加剂,就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过量摄入人工合成色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儿童多动症等问题;长期大量食用含有过量防腐剂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肠道菌群平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
- 一些不法分子为掩盖劣质原料或过期食品的问题,可能会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或滥用添加剂,如在腐竹中添加吊白块以改善色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等,这些行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原则
(一)遵循法规标准
1、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
- 食品生产企业应熟悉并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所使用的添加剂品种、范围和用量符合要求,这不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前提,企业在生产一款新型饮料时,必须先查阅相关法规标准,确定可以使用哪些甜味剂、防腐剂等添加剂,并按照规定的最大使用量进行精确添加。
2、及时关注法规标准的更新
-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和对食品安全认识的深入,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和标准也会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配方,以确保产品始终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当某种添加剂的使用限量因新的研究成果而调整时,企业应立即停止使用超标的产品,并重新设计配方,选用合适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