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繁华都市的中心,有一处静谧而又富有历史韵味的地方——望江楼公园,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九眼桥东南1千米,府河西岸,占地面积达188亩,这座公园不仅是成都的标志,更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望江楼公园,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历史渊源
望江楼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建园,薛涛,字洪度,长安人,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得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曾做过校书郎,时称女校书,据史料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其诗歌大多散失,但这些作品仍显示出她的才华和智慧。
主要建筑
1. 崇丽阁
崇丽阁,俗称望江楼,是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高39米,共4层,上两层为八角,下两层为四角,阁的设计精巧,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顶宝顶,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崇丽阁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廊宽敞,朱柱排列齐整,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瓦,显得雄伟壮观。
2. 濯锦楼
濯锦楼位于崇丽阁西侧,两层三间,略似船形,此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期间毁于兵燹,光绪十五年重建,楼呈船形,据说是为了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楼内展示的是公园历代所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的家具,其中以清代家具居多,这些家具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展现了我国传统的工艺水平。
3. 吟诗楼
吟诗楼位于崇丽阁东侧,依据薛涛晚年所住碧鸡坊之吟诗楼而建,四面敞开,三叠相依,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这里曾是薛涛与其他诗人吟诗作赋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4. 薛涛井
薛涛井是望江楼公园的重要文物之一,原名玉女津,相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井,明蜀藩王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在此取井水仿制薛涛签,并以此向朝廷进贡,清代后期,因周围居民不断增加,井周围陆续建起了一些纪念性建筑,如今,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成为游客们缅怀薛涛的重要景点。
竹文化与园林景观
望江楼公园是全国最大的竹类公园之一,拥有国内外500余个品种的竹子,薛涛一生爱竹,赞颂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因此后人在园内遍栽各类佳竹,形成了一片幽篁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景观,园内的竹子品种繁多,姿态万千,各有妙趣,人们把这幽篁如海、清趣无穷的园林,誉为“竹的公园”。
除了丰富的竹类资源外,望江楼公园还注重园林景观的建设,园内小桥流水、岸柳石栏、花木繁盛,体现了名人纪念堂古朴、典雅的风格,公园东北部有通往锦江对岸的玉津桥、与飞云瀑、望月台等构成一个过渡性景观,每当月升起时,在望月台可赏波中月影,台下河堤刻有“锦波丽瞩”四字,这些景点不仅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层次,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赏选择。
文化活动与旅游信息
望江楼公园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公园已举办了多届竹文化节,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国悠久的竹文化传统,推动竹产业经济发展,公园还定期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艺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望江楼公园作为成都市区内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无论是想要了解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传奇故事,还是欣赏精美的古建筑群和园林风光;无论是品味地道的四川美食还是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