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守护生命:常见急救场景与应对方法全解析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心肺复苏(CPR):生命垂危时的关键急救术
  2. 海姆立克急救法:应对呼吸道异物梗阻的有效方法
  3. 止血包扎:控制出血,防止感染
  4. 烧烫伤急救:减轻损伤,预防感染

在我们的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疾病随时可能发生,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就如同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上了一份保险,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宁静的乡村小道,还是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都可能面临需要急救的紧急情况,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急救场景,详细阐述相应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方法,旨在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为生命保驾护航。

心肺复苏(CPR):生命垂危时的关键急救术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最为重要的急救手段,当一个人突然倒地,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时,很可能发生了心脏骤停,此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至关重要,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会显著下降。

(一)判断环境安全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自身和患者遭受二次伤害,迅速观察周围是否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如交通车辆、电线杆、火源等,如有必要,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带。

(二)判断意识与呼救

拍打患者肩部并呼喊,判断其是否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反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并让人取来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备用,同时开始进行胸外按压。

(三)胸外按压

1、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坚硬的平面上,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以确保呼吸道通畅,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两膝与患者肩部平行。

2、按压部位: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双手叠加,掌根用力,手指翘起,不接触患者胸壁,垂直向下按压。

3、按压深度:成人按压深度至少为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儿童约为 5 厘米;婴儿约为 4 厘米。

4、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 - 120 次,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尽量减少中断,每次按压后胸廓应充分回弹。

(四)开放气道与人工呼吸(如有条件且经过培训)

1、清理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患者气道,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呕吐物等。

2、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施救者口唇严密包绕患者口唇,平稳吹气两次,每次持续约 1 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有明显起伏即可,然后松开捏鼻的手指,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 30:2,如此循环往复,直到 AED 到达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

海姆立克急救法:应对呼吸道异物梗阻的有效方法

呼吸道异物梗阻是一种紧急情况,常见于婴幼儿、老人以及进食时匆忙或说话过多的人群,当食物、玩具碎片或其他异物堵塞气道时,患者会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一)婴儿(1 岁以下)

1、背部拍击:将婴儿面朝下置于施救者的前臂上,头部低于身体,用手托住婴儿的下颌和脸颊,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进行 5 次快速拍击。

2、胸部冲击:如果背部拍击无效,将婴儿翻转过来,使其仰卧在大腿上,头部仍低于身体,用食指和中指在婴儿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进行 5 次快速按压,按压深度约为 4 厘米,重复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二)儿童(1 岁及以上)和成人

1、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前脚稍向前,一只手握拳,拳眼置于患者脐部上方两横指处(腹部正中线),另一只手包绕握拳手。

2、双手快速向内、向上拉压患者腹部,连续进行 5 - 6 次,动作要连贯有力,利用腹部压力迫使膈肌上升,将异物排出气道,检查口腔是否有异物排出,若未排出,可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成功。

止血包扎:控制出血,防止感染

出血是外伤常见的症状之一,大量出血若不及时控制,会危及生命,学会正确的止血包扎方法对于挽救伤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一)直接压迫止血法

这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各种伤口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直接覆盖在伤口上,施加适当的压力,持续压迫 10 - 15 分钟,如果血液浸透敷料,不要移开,继续在上面添加新的敷料并压迫。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对于四肢伤口出血,可在伤口覆盖敷料后,使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时应从伤口远端开始,螺旋形缠绕,逐渐向近端延伸,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宜,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肢体苍白、发凉、麻木或疼痛加剧,应适当放松绷带重新包扎。

(三)止血带止血法

当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且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但在使用时必须谨慎,因为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止血带应绑在伤口的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但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需用三角巾、毛巾等柔软物品垫好,记录使用时间,每隔 1 小时左右松开止血带 2 - 3 分钟,以防止肢体坏死,松开时要缓慢松开,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仍有出血,可再次扎紧止血带,但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烧烫伤急救:减轻损伤,预防感染

烧烫伤在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如厨房烹饪时的烫伤、热水瓶破裂导致的烫伤等,正确的急救处理能够有效减轻损伤程度,促进伤口愈合。

(一)冲淋降温

一旦发生烧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 15 - 30 分钟,冷水可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对深部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注意水流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伤口进一步损伤,如果烧烫伤面积较大或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在冲淋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

(二)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

在充分冲淋降温后,小心地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紧密,切勿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剪开周围的衣物,脱去衣物时要避免弄破水泡,水泡皮可以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减少感染的机会。

(三)浸泡与涂抹(根据情况)

对于较小面积的烧烫伤(Ⅰ度、浅Ⅱ度),在脱去衣物后可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持续 15 - 20 分钟,之后可在创面上涂抹适量的烫伤膏或芦荟胶等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药物,但如果烧烫伤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深Ⅱ度、Ⅲ度),不要自行涂抹任何药物,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创面,送往医院救治。

急救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它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一个生命,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重视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急救知识储备,就多一份生命安全的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急救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生命在意外面前不再脆弱,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