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思考和处理信息的计算技术的追求也日益强烈,类脑计算,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分支,正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而类脑芯片,作为类脑计算的核心载体,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使其成为推动未来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类脑芯片简介及优势
类脑芯片(Neuromorphic Chip)是一种用电路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架构的芯片,它结合了微电子技术和新型神经形态器件,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信息处理,与传统芯片相比,类脑芯片具有显著的优势:
1、功耗低: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方式,类脑芯片在处理信息时消耗的能量极少,实现了存储与计算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并降低了能耗。
2、并行信息处理能力强:类脑芯片能够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3、自适应学习能力:类脑芯片可以通过调整突触连接的强度来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具备强大的自适应能力。
4、实时响应能力:类脑芯片能够在瞬间做出反应,提供实时的智能集成,满足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快速决策需求。
典型类脑芯片介绍
1、天机Tianjic芯片
2019年8月1日,清华大学施路平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发布了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天机” ,这款芯片是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通过结合SNN和ANN两种算法,提供了混合、协同的平台,能够支持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绝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在Tianjic芯片的控制下,一辆普通自行车实现了识别语音指令、自动控制平衡以及前方行人探测和自动跟踪的功能,展示了其灵活、真实和高效的性能。
2、达尔文Darwin芯片
2020年9月1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个脉冲神经元、720亿个神经突触,该类脑计算机采用55纳米标准CMOS工艺制造,单片由576个核组成,每个核心支持256个神经元,通过系统级扩展可构建千万级神经元类脑计算系统,目前,研究者已经实现了多种智能任务,如抗洪抢险场景下机器人的多个协同工作、模拟不同脑区中不同频率闪动的视觉刺激时的神经元反应等。
3、英特尔Loihi芯片
英特尔Loihi内部包含了128个计算核心,每个核心集成1024个人工神经元,总计13.1万个神经元彼此相互连接,总计1.3亿个突触,彼此之间通过二进制脉冲信息和低精度信号进行互联,由于没有深度学习硬件中常见的浮点数乘法和累加单元,也没有片外内存接口,所有计算都在芯片上进行,和大脑一样,英特尔Loihi的所有计算都在芯片上进行,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芯片内连接来进行信息传递。
类脑芯片应用场景
1、健康领域
依靠类脑芯片,未来脑疾病的治疗将有重大突破,国外已经在研究和部署脑机接口,把芯片植入到大脑中获取脑活动信息、脑电波等信息来观测大脑的健康情况,通过大规模仿真来还原大脑形成帕金森症的过程,尝试获取生物动力学计算、神经元动力学等领域的变革,类脑芯片还可以帮助建立生物神经网络对接脑机接口,与生物大脑对接构建脑机融合系统。
2、传统AI领域
类脑芯片凭借其自主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无人机控制算法/机器人感知、嗅觉感知、触觉感知等任务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其模式识别和图像处理能力在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任务中尤为出色。
3、新兴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应用领域外,类脑芯片还在大数据分析、自主驾驶、安防等多个行业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低功耗特性使得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续航时间得以延长,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类脑芯片产业现状及前景
尽管类脑芯片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类脑计算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需要解决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减少错误率等问题,类脑芯片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类脑计算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深入探索,类脑芯片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29年全球类脑计算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6.67亿美元。
类脑芯片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类脑芯片有望在未来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