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与治疗全攻略

03u百科知识网

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在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或停留,人体极易出现中暑现象,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正确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掌握中暑的急救与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中暑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略有升高,此时若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症状通常可迅速缓解,轻症中暑的症状较先兆中暑更为明显,体温通常在 38℃以上,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也可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这时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降低体温和补充水分、电解质,而重症中暑则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这是中暑最为严重的阶段,患者的体温常常超过 40℃,伴有意识障碍、抽搐、休克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当发现有人中暑时,应迅速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的地方,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以利于散热和呼吸顺畅,用湿毛巾冷敷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经过的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冷敷可以快速带走热量,降低体温,用浸满清水的毛巾擦拭全身,通过水分蒸发吸热进一步降温,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风扇等设备加速空气流动,提高降温效果,在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并送医。

对于中暑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是关键,但需注意,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呕吐、腹痛或水中毒等并发症,应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若患者已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更应注意补液和补充电解质,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充。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必须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医院会采取更为专业的措施,如使用冰毯、冰帽等物理降温方法,以及输入低温液体、使用药物等医疗手段,来迅速降低患者的体温,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和并发症,对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和保护。

预防中暑同样重要,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在中午等气温较高时段外出活动;户外作业人员要做好防晒措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强度,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室内保持通风良好,可通过空调、风扇等调节室温;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减少高温环境暴露,以降低中暑的发生风险,了解中暑的急救与治疗方法,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健康挑战,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