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居民如何治理生态环境
一,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摒弃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是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落实目标责任。环保部门应不断深入农村,检查督促环保法规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监测、监察情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建立环境报告制度,促进有关部门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加大综合治理,全面开展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率先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如:清理积存垃圾和其他有碍观瞻的杂物以及污水,重点治理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流、乱种乱养、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
四是设立环治基金,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并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重点解决所辖地区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应该征收垃圾处理费,设专(兼)职乡村环卫人员,担负一定范围的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职责。同时,成立专门的农村基层环保管理机构,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保护饮用水水源。
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改善事例有哪些分享?改善生态环境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改善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大气环境保护,聚焦燃煤、扬尘、机动车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特别要加强冬春季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大江、大河及重点流域为重点区域,以饮用水源地、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化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全面实行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三是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划定不同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开展重要山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改善生态面貌。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社会、公民三方的协同,特别是作为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为改善生态环境尽自己一份力。以上解答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