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而推拿作为一种传统且有效的养生方式,备受青睐,它不仅能舒缓身体疲劳,还能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析推拿养生的诸多技巧。

一、推拿的基本手法
1、推法
推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操作时,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比如在背部沿着脊柱两侧从上向下推,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在推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速度均匀,根据被推拿者的体质和耐受程度调整力度大小,对于初次接受推拿或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力度宜轻;而对于肌肉较为发达、耐受力强的人,可适当加大力度,但仍要以被推拿者能承受且感觉舒适为宜。
2、拿法
拿法是以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或穴位的肌肉,例如拿捏肩部的斜方肌,可缓解肩部肌肉紧张,拿法的刺激量相对较大,操作时要稳而持续,拿起肌肉后可稍作停留再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拿法能够有效放松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常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也可作为日常保健推拿手法,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3、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如按压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按压时,手指要垂直于被按穴位或部位表面,逐渐用力下压,当产生酸胀、麻痛等“得气”感后,保持一定压力片刻,然后缓慢松开,按法具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如合谷穴按之可缓解头痛、牙痛等症状,内关穴按之对心悸、胸闷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4、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掌面或手指指腹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摩腹是常见的摩法应用,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逆时针摩腹则多用于止泻,摩法动作要轻柔缓和,频率均匀适中,使被推拿部位有温热感渗透为宜,此手法多用于胸腹、胁肋等面积较大且较为平坦的部位,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消食导滞等功效。
5、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指腹、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柔和灵活的揉动,例如用大鱼际揉太阳穴,可缓解头痛、头晕,揉动时以穴位或局部为中心,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动作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如此反复进行,揉法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宽胸理气、消积导滞,常用于头面部、关节、脘腹部等部位的推拿治疗与保健,尤其适用于儿童推拿,对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二、推拿的注意事项
1、环境适宜
推拿应在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的房间内推拿,以免被推拿者着凉或因燥热而感到不适,室内温度保持在 22 - 25℃较为合适,同时要注意通风良好,但应避免风口直接吹到被推拿者身上。
2、体位正确
被推拿者的体位要舒适、放松且便于操作,例如在进行背部推拿时,可采用俯卧位,胸部垫一薄枕,使胸部稍抬离床面,这样既能保证背部肌肉充分暴露,方便推拿操作,又能使被推拿者呼吸顺畅、身体舒适,如果是头部推拿,可取坐位或仰卧位,颈部垫高,使头部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正确的体位有助于被推拿者放松身心,提高推拿效果,同时也能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力度适中
推拿的力度是影响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力度过大可能会引起被推拿者疼痛不适,甚至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力度过小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对于肌肉丰厚、力量较大的部位,如臀部、大腿等,力度可适当加大;而对于皮肤薄弱、肌肉较少的部位,如面部、颈部等,力度要轻柔,在推拿过程中,要根据被推拿者的反馈及时调整力度,以确保其既能耐受又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4、时间合理
每次推拿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全身推拿时间控制在 30 - 60 分钟左右,局部推拿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时间,例如单纯按摩肩部,可持续 15 - 20 分钟,过长时间的推拿可能会导致被推拿者疲劳,甚至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而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推拿的养生保健作用,推拿的频率也不宜过高,每周 2 - 3 次为宜,过度频繁的推拿可能会使身体产生依赖性或适应性,降低推拿的效果。
5、禁忌人群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推拿养生,孕妇尤其是怀孕早期和晚期,由于胎儿情况不稳定以及对子宫的刺激敏感性增加,应避免推拿,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急性发作期、皮肤破损或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疾病的患者也不宜进行推拿,醉酒、过饥、过饱等状态下也不建议进行推拿,在进行推拿前,应详细了解被推拿者的身体状况,如有上述禁忌情况,应先咨询医生意见,确保安全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推拿。
三、推拿在不同部位的应用技巧
1、头部推拿
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也是众多经脉循行的重要部位,经常推拿头部可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常用的手法有梳头法,以十指指腹从前额发际向后梳理至后发际,反复梳理数十次,可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经络穴位;还可按揉太阳穴、百会穴等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时,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上,其余四指固定于头部两侧,适度用力按揉,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度,按揉百会穴则可将食指或中指指腹放于头顶百会穴处,轻轻按揉,头部推拿可在起床后、睡前或工作间隙进行,每次 5 - 10 分钟即可。
2、颈部推拿
现代人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问题较为常见,颈部推拿可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疼痛,预防颈椎病等疾病,首先可进行颈部放松按摩,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颈部两侧肌肉,从耳后开始逐渐向下移动至肩部,反复拿捏数次,以放松肌肉痉挛,然后可点按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用拇指指腹点按该穴,可有酸胀感向周围扩散,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肩井穴可缓解颈部僵硬和肩部酸痛,颈部推拿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颈椎。
3、肩部推拿
肩部是人体活动较为频繁的部位之一,容易出现劳损和疼痛,对于肩部推拿,可采用滚法和摇法相结合的方式,滚法是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着力于肩部皮肤上,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连续不断地在肩部滚动按摩,摇法则是用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肢远端做环转运动,可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这两种手法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放松肩部肌肉,改善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肩周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在推拿肩部时,要注意让被推拿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和放松的状态,以便更好地发挥推拿的效果。
4、腰部推拿
腰部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重要支撑部位,腰部推拿对于缓解腰部疲劳、腰痛以及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腰部推拿手法包括擦法和扳法,擦法是用手掌掌面或大鱼际紧贴腰部皮肤,做上下或左右的往返摩擦运动,使腰部产生温热感,扳法是一种较为专业的手法,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例如腰椎斜扳法,被推拿者取侧卧位,下方下肢伸直,上方下肢屈膝,推拿者一手按住其肩部,另一手扶住臀部,做相反方向的用力扳动,可听到腰部有轻微的弹响声,腰部推拿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的控制,避免对腰部造成损伤。
四、推拿与其他养生方法的结合
1、推拿与饮食养生
饮食是人体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合理的饮食搭配与推拿养生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对于脾胃虚弱者,除了通过推拿脾经、胃经上的穴位来调理脾胃功能外,还应注意饮食规律,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等,又如在进行眼部推拿后,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 A 的食物,如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