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29号,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粤海关博物馆静静地矗立着,作为全国直属海关第一家国有博物馆,它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向人们诉说着粤海关乃至中国海关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粤海关博物馆的前身是“粤海关旧址”,又称“大钟楼”,这座由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署工程处建筑师戴维德·迪克设计的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成于1916年,大楼坐北向南,共四层,连钟楼总高31.85米,总建筑面积3292.72平方米,耗资21万银两,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宏伟的外观,使其成为了广州长堤新兴商贸区中心地标建筑,更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新世纪“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珠水夜韵”,更是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每当夜幕降临,大钟楼灯火通明,与珠江的夜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
走进粤海关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踏入了历史的长河,馆内现有8000余件藏品,设有“中国海关发展历史”基本陈列与“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览,并设计了互动游戏、情景复原、多媒体播放等趣味展示环节,展览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粤海关的机构沿革、业务演进及其历史影响,感受广州市舶制度创立、“一口通商”、粤海关与十三行、粤海口岸近代“洋关”开设、收回海关主权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魅力,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让人不禁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
除了丰富的展览内容,粤海关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一大亮点,其石雕、铜雕和木雕等装饰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漫步在大钟楼里,你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雕刻作品,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这些装饰艺术不仅为建筑增添了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近年来,粤海关博物馆还通过举办“小小讲解员”“进校园、进社区、进关区”爱国主义教育巡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教作用,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近现代海关历史和广州乃至广东对外贸易发展变迁,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小小讲解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培训和实践,深入了解了粤海关的历史和文化,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
粤海关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化与精神的桥梁,它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海关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也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粤海关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成为更多人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