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距离的国家标准
我国对汽车(空载时)制动距离的要求是:
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初速度50Km/h时,不超过19m;
其它总质量不超过4.5t的汽车初速度50Km/h是时,不超过21m;
制动距离
其它汽车,汽车列车初速度30Km/h时,不超过12m。
制动距离应由专业人员使用专门仪器进行测量.过去那种踩刹车,拖轮胎印的办法,既不科学,又不准确。制动距离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对制动系统进行检修,以防事故发生。
制动距离=反应时间距离+刹车距离
请问刹车行程一般多长是正常的
不同车型不一样,但一般情况下是3~5厘米。
100公里刹车距离标准一般是40米左右。安全行车常识里有一个保持车距的原则,即保持车距为车速的千分之一,如车速为50km/h,保持车距50m,车速为120km/h,保持车距120m。
车速<100km/h时,人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具体的反应时间如下,只要在反应时间之内动作了,即便前车突然停住(追尾或撞上障碍物),后车也能刹住,因此可称之为安全反应时间。
刹车距离:
刹车距离是交管部门进行车辆检验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每100公里刹车距离是指车速为100 km/h时,刹车踩到底,达到最大制动力时的刹车距离。还不清楚最佳刹车距离距离是多少,但一般认为42米以内优秀,42-25米以内合格,45米以上不合格。
影响刹车距离的因素:一般来说,刹车卡钳的活塞越多,其刹车性能就越好。同时刹车片与刹车盘的磨损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刹车效率。而车载重量也会影响刹车距离,现实生活中往往车载货越多,刹车距离就越长。
一辆车的标准制动距离是多少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是针对单一车型来判断的,要不你把你要测试的车型发上来,我帮你看看。
下面是针对制动距离的概述你看看。是汽车在一定的初速度下,从驾驶员急踩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制动距离越小,汽车的制动性能就越好。由于它比较直观,因此成为广泛采用的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正确掌握汽车制动距离对保障行车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汽车在行驶中,当驾驶员发现紧急情况直至踩下制动踏板发生制动作用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此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行驶速度和反应时间,行驶速度越高或反应时间越长,反应距离就越长。反应时间又与驾驶员的灵敏程度、技术熟练状况有直接关系。通常的反应时间为0.75至1秒,假如车速为30公里/小时,反应时间为一秒,反应距离则为8.33米。 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产生作用至汽车完全停止时,轮胎在路面上出现明显的拖印的距离。制动距离的长短与行驶的速度、制动力、附着系数有关。行驶速度越高,制动距离越长,行驶速度与制动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制动力是指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阻碍并促使车轮停止转动的力。制动力的大小,除与踩下制动踏板的行程有关外,还取决于车轮与地面的附着系数,道路越光滑(如结冰路面),附着系数越小,制动距离越长。实验证明,机动车以同样的速度,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制动距离是不一样的。 如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柏油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5.9米,在浮雪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17.7米,在结冰路面上的制动距离为35.4米。 各国的制动法规,都规定了各种车型在规定初速下的制动距离。超过这个距离的车辆,就是不合格车辆,不能在道路上行驶。交通管理部门在进行车辆检验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制动距离。 我国对汽车(空载时)制动距离的要求是: (1) 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 初速度50Km/h时,不超过19m; (2) 其它总质量不超过4.5t的汽车 初速度50Km/h是时,不超过21m; (3) 其它汽车,汽车列车 初速度30Km/h时,不超过9m。 制动距离应由专业人员使用专门仪器进行测量.过去那种踩刹车,拖轮胎印的办法,既不科学,又不准确。制动距离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对制动系统进行检修,以防发生事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