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或是老字号点心铺中,那一口咬下汤汁四溢、酥脆喷香的上海生煎包,总能勾起人们对美食的无尽向往,它作为上海的特色小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与历史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这道经典美味的制作秘诀。
面皮的精心调制
1、原料精选
- 选用高筋面粉是关键,这种面粉蛋白质含量高,能够形成坚韧且富有弹性的面筋网络,为生煎包提供良好的支撑架构,使其在煎制过程中不易破裂,同时保证口感筋道有嚼劲,一般准备 500 克高筋面粉,搭配 250 毫升温水(水温约 35 - 40°C,以不烫手为宜),这样的水温有助于激活面粉中的酶,使面团更易发酵且口感松软。
- 向面粉中加入 5 克酵母粉和适量白糖(约 10 克),白糖不仅为酵母发酵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面团的甜味,促进上色,搅拌均匀后,慢慢倒入温水,边倒边用筷子搅拌,直至面粉呈絮状。
2、揉面技巧
- 将絮状面团移至案板,开始手工揉面,揉面过程需用力均匀,遵循“三光”原则,即手光、面光、盆光,持续揉面约 15 - 20 分钟,此时面团变得光滑细腻且富有弹性,能拉出薄膜,表明面筋已充分形成,将揉好的面团放入盆中,盖上湿布或保鲜膜,放置在温暖处(温度约 28 - 32°C)醒发 1 - 1.5 小时,待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两倍大,内部呈蜂窝状,说明醒发成功。
馅料的丰富调配
1、食材准备
- 猪肉馅首选肥瘦相间(肥瘦比例约为 3:7)的五花肉,将其剁成细腻的肉末,约 500 克,这样的肉馅口感鲜嫩多汁,既有油脂的香醇,又有瘦肉的紧实。
- 准备葱姜末各 15 克,葱姜的香味能有效去除猪肉的腥味,提升整体风味,还需适量生抽(20 毫升)、老抽(10 毫升)、蚝油(15 毫升)、盐(8 克)、白胡椒粉(3 克)、鸡精(5 克)以及适量香油用于调味增香。
2、搅拌肉馅
- 将肉末放入盆中,分多次加入葱姜末及各种调料水(生抽、老抽、蚝油混合适量清水稀释),沿同一方向搅拌,每次待水分被肉馅充分吸收后再继续添加,此过程可使肉馅更加鲜嫩多汁,接着加入香油拌匀,腌制 15 - 20 分钟,让肉馅充分入味。
生煎包的包制成型
1、面团分割
- 醒发好的面团取出排气,重新揉匀后搓成长条,按每个约 25 - 30 克的重量分割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剂子大小关乎生煎包最终的成品规格,尽量保证重量相近,确保成熟度一致。
2、擀皮包馅
- 取一个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稍厚、边缘较薄的圆形面片,直径约 8 - 10 厘米,放入适量肉馅(约 20 - 25 克),按照自己喜欢的褶皱方式捏紧收口,确保馅料不外露,常见的有螺旋褶、平捏褶等方法,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将包好的生煎包依次摆放在撒了干粉的案板上,防止粘连。
煎制的关键步骤
1、预热平底锅
- 选用底部较厚、受热均匀的平底不粘锅或生铁锅,小火预热后,倒入适量食用油(约能没过生煎包底部三分之一),油温烧至六成热(约 160 - 180°C),判断油温的方法是将筷子插入油中,周围有小气泡冒出即为合适。
2、摆放生煎包
- 将包好的生煎包轻轻放入锅中,彼此留有一定间距,以免粘连,摆放时尽量保持生煎包形状完整,收口朝下放置,这样在煎制过程中馅料不易溢出。
3、煎制过程
- 先用中火煎制约 2 - 3 分钟,期间要不时转动平底锅,让生煎包受热均匀,待底部煎至金黄酥脆后,沿锅边缓缓倒入适量清水(约没过生煎包一半高度),迅速盖上锅盖,转大火焖煮,这一步是决定生煎包是否汁水饱满的关键,水蒸气能使内部馅料进一步熟透,同时形成多汁的口感,焖煮约 3 - 5 分钟,直至锅中水分基本蒸发干,生煎包表皮变得透明、微微鼓起,再次开盖,撒上葱花、芝麻和少许熟猪油增香提色,即可出锅。
刚出炉的上海生煎包,外皮底部金黄酥脆,上部柔软蓬松,内馅鲜香多汁,咬上一口,浓郁的汤汁瞬间在口中爆开,混合着猪肉的醇厚与葱姜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早餐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还是当作下午茶点慰藉疲惫的身心,上海生煎包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食客们的味蕾,成为上海饮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