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赤湾左炮台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半岛的鹰嘴山顶端,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遗址,作为深圳的重要历史地标之一,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记忆,也是现代人们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地理位置与建筑特点
赤湾左炮台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分东、西两侧钳制赤湾港,雄视伶仃洋面,现存的左炮台平面为长方形,坐北朝南,由台体和围墙两部分组成,炮台长26.2米,宽15.5米,高4.5米,占地面积约360平方米,城基用大块花岗岩修砌,全高约3米多,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内东西两厢仍遗留两座房屋残基,是当年守炮台士兵的居屋,南面的高台宽8米多,是运用炮位的场地。
建成历史与军事作用
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此地,从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赤湾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当时福建提督杨琳调任广东巡抚,主持修建沿海炮台、城垣、防地等军事设施126处,其中炮台26处,赤湾炮台是其中之一,据记载,赤湾左、右炮台设兵数千名,生铁炮6位,另有12门大炮被称为“佛郎机”炮,是西式武器,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布防珠江口,曾重修赤湾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曾领兵在伶仃洋上击败英军,赤湾炮台为林则徐禁烟曾立下汗马功劳。
现状与保护
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南沿海诸岛还未解放,当时的部队就驻扎在赤湾天后宫里,左炮台三面临海,山势峻峭,只要站在鹰咀山之巅,整个赤湾半岛尽收眼底,因此部队决定在这里设立哨所,哨所里有个体积硕大的望远镜,时刻警惕地注视着伶仃洋海面,改革开放初,赤湾左炮台仍被列入军事禁区,随着进一步改革开放,左炮台的军事战略地位逐步淡化,1997年香港回归后这里全部解禁,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哨所,作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被保留在鹰咀山上。
旅游看点与价值
赤湾左炮台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遗迹,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海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左炮台还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让人们铭记那段抗击外侮的历史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左炮台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和休闲放松。
交通指引
前往赤湾左炮台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游客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和5号线到赤湾站,再转乘226路公交车可到达左炮台站,也可以选择自驾游,左炮台山上和山下都有停车场供游客使用。
赤湾左炮台作为深圳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勇历史,也承载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珍惜它,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