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降临到这个世界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新生儿发热无疑是最让家长揪心的状况之一,新生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发热可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需要家长们格外重视并正确应对。

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感染性因素,比如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幼儿急疹等,以及真菌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也有可能导致发热,像环境温度过高导致体温升高、脱水热、捂热综合征、接种疫苗反应、颅内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家长在宝宝发热时初步判断病情。
当发现新生儿发热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以免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可以先使用体温计测量宝宝的体温,腋下温度超过 37.2℃,或者肛温超过 37.5℃即可判定为发热,要仔细观察宝宝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皮疹等,这些都可能是判断病因的重要线索。
如果宝宝只是低热(腋下温度在 37.2 - 38℃),且精神状态良好,吃奶正常,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搏动处,水温以 32 - 34℃为宜,擦拭时动作要轻柔,也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同样能起到散热的作用,但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宝宝着凉,减少宝宝所穿衣物和包裹的被褥,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室温维持在 24 - 26℃左右,也有助于散热。
如果宝宝出现高热(腋下温度超过 38℃)或持续低热不退,或者伴有精神差、嗜睡、拒奶、呼吸急促、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在医院里,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 反应蛋白、血培养、胸片等,以明确发热的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则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在护理发热的新生儿时,家长还需注意合理喂养,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适当增加喂奶次数;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在两次喂奶间适量喂一些温开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喂食过多导致呕吐。
新生儿发热是新手爸妈可能面临的挑战之一,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保持冷静和细心,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难关,让他们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预防宝宝发热,如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宝宝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愿每一个宝宝都能远离疾病,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