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认识、应对与预防全攻略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2. 腹泻的常见原因
  3. 腹泻的症状表现
  4. 腹泻的危害
  5. 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腹泻,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与困扰,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可能遭受腹泻的侵袭,它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对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干扰,深入了解腹泻的相关知识,掌握其应对与预防方法,对于维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腹泻的定义与分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 3 次),粪便稀薄,含水量超过 85%,且常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等异常成分,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 2 周以内)和慢性腹泻(病程持续 2 周或 2 周以上),从致病原因来看,又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阿米巴原虫等;非感染性腹泻则多与饮食不当、食物过敏、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相关。

腹泻的常见原因

1、饮食因素

- 食物不洁:食用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如未经煮熟的肉类、海鲜、蛋类,以及受到细菌污染的奶制品、蔬菜水果等,是导致感染性腹泻的常见原因,夏季高温天气下,食物容易滋生细菌,若食用了隔夜变质的西瓜,就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出现腹泻症状。

-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尤其是摄入过多油腻、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一次性进食大量高脂肪食物后,胃肠道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脂肪堆积在肠道内,刺激肠蠕动加快,从而引发腹泻。

-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部分人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者饮用牛奶后,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因为他们的肠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乳糖无法在肠道内被完全消化吸收,在结肠处被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蠕动,导致腹泻。

2、肠道感染

-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 O157:H7 等,这些细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手等途径进入人体,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肉,可能在数小时后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也可感染成年人,诺如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起肠道感染,病毒感染通常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粪 - 口途径、呼吸道途径传播,患者发病前常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如流涕、咳嗽、发热等,随后出现水样便腹泻,每日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

- 寄生虫感染:如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寄生在肠道内,可损伤肠黏膜,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导致腹泻,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们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或食用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容易感染寄生虫,贾第鞭毛虫感染后,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粪便呈水样或黏液样,有时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3、气候因素

- 季节变化:在夏秋交替之际,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大,人体胃肠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此时,如果不注意腹部保暖,容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夜间睡眠时腹部着凉,会使肠道蠕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腹泻。

- 湿度影响: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食物更容易变质,增加了因食用变质食物而引发腹泻的风险,潮湿的环境也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4、其他因素

-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这种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腹泻,一些人在工作紧张、面临重要考试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腹泻症状,且腹泻往往在情绪波动后发作或加重。

- 抗生素滥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在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会抑制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当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引起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且大便中可能含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 基础疾病: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肝硬化等,也可能导致腹泻,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机体代谢旺盛,胃肠蠕动加快;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肠道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肠道功能;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会导致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腹泻。

腹泻的症状表现

1、急性腹泻

- 起病急骤:通常在数小时内突然发病,患者常感到腹部不适、腹痛,随后迅速出现腹泻症状,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或胀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 大便特征: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可达数次甚至数十次,粪便稀薄,呈水样或糊状,颜色多为黄色或绿色,常夹杂有黏液,有时可见少量脓血,严重者可出现大便失禁。

- 伴随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一般在 38℃左右,少数患者可高达 39℃以上,呕吐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

2、慢性腹泻

- 病程较长:持续时间超过 2 周或间歇性反复发作,腹泻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大便特征:大便次数一般每日 3 - 5 次不等,粪便多为糊状或成型软便,常带有黏液或泡沫,颜色可为黄色、褐色或黑褐色,部分患者在大便表面可见油光。

- 伴随症状:可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常在进食后加重,长期慢性腹泻还可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并发症,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消瘦等。

腹泻的危害

1、脱水与电解质失衡

- 脱水:腹泻患者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会导致脱水,轻度脱水可表现为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稍差等症状;中度脱水会出现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重度脱水则可能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 电解质失衡:随着水分的丢失,体内的钠、钾、氯等电解质也会大量流失,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成分,低钠血症可导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钾离子对于维持心脏正常节律和肌肉收缩功能至关重要,低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肌无力、腹胀等症状;氯离子参与胃酸的生成和消化液的分泌,低氯血症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影响酸碱平衡。

2、营养吸收障碍

- 营养物质流失:腹泻时,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受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能被有效吸收,直接随粪便排出体外,长期腹泻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身体虚弱。

- 影响生长发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腹泻引起的营养吸收障碍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不足,可导致骨骼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3、肠道黏膜损伤

- 机械性损伤:频繁的腹泻会使肠道蠕动加快,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对肠道黏膜产生摩擦和刺激,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形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进一步加重肠道炎症反应。

- 炎症反应:感染性腹泻会引起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免疫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会损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导致肠黏膜纤维化,增加肠癌的发生风险。

4、心理与社会影响

- 心理压力:频繁的腹泻症状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痛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患病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

- 社交限制:由于需要频繁上厕所,患者可能会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外出旅游或工作面试等,对社交生活产生一定的限制,腹泻散发的气味也可能让患者感到尴尬和自卑。

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1、**急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