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天府新区的广袤土地上,有一颗闪耀的明珠,它就是兴隆湖,这片曾经荒芜的洼地,经过精心规划与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集观光、休闲、防洪、灌溉、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水生态场所,宛如一颗镶嵌在城市之中的璀璨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兴隆湖的诞生背景与建设历程
时光回溯到2013年之前,兴隆湖所在之处不过是由鹿溪河、府河、东风堰围合而成的洼地,地势低洼,每逢雨季便积水严重,是当地居民眼中的“荒地”和泄洪通道,随着成都天府新区的成立以及城市规划的推进,这片洼地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2013年11月,兴隆湖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团队充分利用其低洼地形特点,壅水成湖,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生态治理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2014年,兴隆湖初步建成,水域面积约4500亩,蓄水量达670万立方米,此后,各项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如2020年8月底启动的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湖泊的生态环境。
卓越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如今的兴隆湖,水质清澈,已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部分指标甚至达到II类或I类标准,透明度最深可达4米,湖水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铺展在大地上。
湖边的绿植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陆地景观植物以构建近自然森林群落为主,群落中不同年龄段的苗木错落有致,速慢生树种相互搭配,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稳定群落,这些绿植不仅为周边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兴隆湖还是众多候鸟的重要越冬栖息地,一度成为成都平原最大水鸟越冬地,这里记录鸟类158种,其中水鸟57种,占比为36.1%,每年秋冬季节,大量候鸟从北方飞来,它们在湖面上翩翩起舞,或在水中觅食嬉戏,或在岸边休息栖息,为兴隆湖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除了候鸟,兴隆湖还孕育了许多其他生物,湖底科学配置了7种沉水植物、22种挺水植物、10种土著鱼类以及5种底栖动物,形成了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与活动
兴隆湖不仅是生态的天堂,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有全长8.8千米的环湖步道,蓝色跑道与灰色步道相间分布,采用特殊材质建造,并以山峰文化为灵感绘制步道图案,游客们可以漫步其上,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感受清新的空气,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湖边还设有多个特色景点和设施,路演中心依湖畔地势而建,顶层犹如一座观景大露台,可俯瞰兴隆湖全貌和远处的美景,儿童艺术中心则充满了童趣,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部分为展览空间、公教空间/多功能空间、会议空间、咖啡简餐和配套设施等区域,还有管道地洞、微型攀岩、秋千等游玩设施,是孩子们尽情玩耍和学习的乐园。
对于喜爱运动的人们来说,兴隆湖周边的绿道是不可多得的运动场地,无论是跑步、骑行还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这里都能满足需求,国际半程马拉松、全国健身达人赛等活动都曾在这里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参与。
重要的文化与科研价值
兴隆湖不仅在生态和休闲方面表现出色,在文化和科研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湖畔的路演中心经常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这里的自然环境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许多关于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在此开展,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兴隆湖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完善休闲娱乐设施,丰富文化内涵,它将作为成都天府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入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兴隆湖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为打造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兴隆湖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成为世界瞩目的生态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