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什么时候出现的

03u百科知识网

最早提出指纹识别的是哪个国家

指纹识别技术是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例如公司上班使用的指纹打卡机,手机上使用的指纹解锁技术等等。当然,喜欢看一些刑侦类节目的观众,一定清楚指纹对于侦破案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我们在看一些古代的电视剧时,会看到古代要求犯人按手印,那么大家一定很纳闷,指纹识别的技术应该是到现代才有的吧,古人按手印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现代人所使用的指纹识别技术,是1892年时,由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发现,并慢慢投入使用的。但是指纹技术被人类使用却要比这个时间早得多,我们中国人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就发现了指纹技术。古代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通过指纹来识别人的身份非常有用。并且古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会写字的人很少,所以就用按手印的方式来代替签字。

古人具有高深的智慧,中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签字画押的方式,依靠笔迹来鉴定人的身份。在近代出土的秦简《封诊式·穴盗》中曾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处。”表明在秦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每个人的手印不同,可以依靠手印来进行侦破案件。到了唐朝时期,指纹鉴定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大宋提刑官》这个题材的电视剧,电视剧描述的提刑官宋慈,就是宋朝著名的法医官,他被称为是世界法医学鼻祖。他的著作《洗冤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题材书籍,在书中记载了很多利用指纹破案的例子。

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医生亨利·福尔兹是最早提出指纹学说的,他在1880年时发表的文章中,讲述了罪犯在杯子上留下的指纹,可以用来作为犯罪证据。

所以说古人的智慧真的令我们难以想象,虽然说没有现在的指纹对比技术,但是他们的准确率也可以达到100%

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但为何还要按手印

在古代的时候,按手印常常用于犯了罪画押,或者收买房子时候的地契,如果按了你的手印的话证明这个东西就是你的,古时候的手印就是像我们现在时候的印章。古代的识别手印技术虽然不是高科技,但是在唐代的时候鉴定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手印是古时候破案的重要证据。

到了宋朝,指纹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宋提刑官宋慈,首次采用了指纹断案。他写的《洗冤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书,上面讲述了破案采集指纹的案例。而西方国家,最早提出指纹学说的是英国医生亨利福尔兹,1880年他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讲述了指纹会在杯子上留下痕迹,它们可以用来证明罪犯的身份。

这是因为古人发现每个人自打娘胎一来,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几枚完整清晰的指纹 ,不需要特别的训练,普通人只要稍微仔细对比,就能发现相同还是不相同,更不用说那些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了。而现代指纹技术也只是提高识别的效率而已,并且不需要完整的指纹,只要有4-5个关键的识别点就能对比出来。

我们感到自豪的是,中国的指纹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古代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可以作为个人身份识别的重要证据。此外,古代中国人大多是文盲,所以指纹法被用来代替签名。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难度在哪儿

手机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几家指纹识别模组供应商,瑞典 FPC、美国的 Synaptics、深圳汇顶(Goodix)、台湾 Egis 等都在研发自己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从指纹识别的技术原理来看,光学、电容、热敏和超声波是四种常见的指纹识别方式。而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体积轻巧、成本低廉的电容式模组是大多数消费电子厂商的首选。

  

  光学、电容、热敏和超声波,四种常见指纹识别技术

  安放在 Home 键或机身背部下方的电容传感器能够采集手指表面丰富的纹路数据,并加密保存在一个独立的安全区内。完整录入一枚指纹,通常需要在按键上贴 8-12 次。

  今天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识别+解锁速度已经非常理想,从贴上手指到进入主屏只需要 0.15-0.2 秒,日常使用几乎感觉不到等待的时间。

  在安全性上,不少电容指纹模组已经集成了活体检测功能,可以通过热敏(Thermal)传感器感知手指表面的温度变化,人造的假手指或者冷掉的断手指很难通过识别。

  不过,电容传感器也有缺点。它没办法隔着手机屏识别按在屏幕上的指纹,主要是因为屏幕模组本身的厚度导致传感器收集不到足够多有用的信号。

  这样一来,屏下指纹识别就只能通过穿透力更强的光学和超声波两种方案来实现。

  今年 2 月底的 MWC 大会上,深圳汇顶(Goodix)推出了首款基于光学方案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放置在 AMOLED 屏幕下方的光学指纹传感器,主动发射出不可见的红外光(infrared light)来识别屏幕上的指纹纹路。汇顶展示了 vivo Xplay 6、三星 S7 edge 等多台采用这项技术的原型机,但至今相关的指纹识别模组还没有量产。

  

  汇顶在 MWC 大会上展出的屏下指纹原型机

  

  汇顶在 MWC 大会上展出的屏下指纹原型机

  而擅长设计通讯基带和处理器的美国高通公司对超声波方案更感兴趣。

  6 月底,vivo 曾展示过基于高通超声波方案的屏下指纹识别原型机,型号仍然是 Xplay 6。

  这主要是因为 Xplay 6 采用了 AMOLED 屏幕,模组厚度要比同规格的 LCD 屏更小,超声波穿透时丢失的数据也就更少。另一方面, Xplay 6 的机身内部空间相比起 vivo 的小尺寸机型也更宽裕。

  

  vivo 屏下指纹原型机的结构示意

  不过,根据我们在现场的体验,稍微改变手指的按压角度,这台 Xplay 6 就会显示解锁不成功。vivo 并没有提供这台原型机具体的识别准确率数据。

  按照高通的说法,这种超声波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可以穿透 1200 微米厚的 OLED 屏幕、800 微米的玻璃和 650 微米的铝合金。

  

  足够强的穿透性能,就意味着更高的功耗和更大的模组体积。据好奇心日报了解,为高通提供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封装的欧菲光等公司,目前还无法将体积缩到足够小,识别准确率和速度也需要大幅提升。

  在高通的计划中,能够穿透 OLED 屏幕的超声波指纹传感器量产要到 2018 年初。也就是说,搭载此类传感器的手机上市开售最快也要明年夏天了。

  最近发布的几款“全面屏”手机,三星 Note 8、小米 MIX 2、vivo V7+ 都没能用上屏下指纹识别。即将发布的 vivo X20 和金立 M7 也无缘这项新技术。

  好奇心日报还了解到,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份额最大的瑞典 FPC 公司同时在研发基于光学和超声波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但目前相关模组的生产良率、成本、识别准确率与可靠性都还没达到要求,无法预估正式量产出货的时间点。

  另外根据供应链的消息,三星 S 和 Galaxy Note 两个高端系列的指纹传感器供应商明年将从 Synaptics 切换到台湾 Egis。业内人士估计,三星的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机型很可能会是明年下半年的 Note 9。

  至于供应链整合能力最强的苹果,iPhone X 发布之前所有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都没能符合要求。

  而 FaceID 所代表的人脸识别技术,号称被攻破的可能性是百万分之一,安全性相当于指纹的 20 倍。从用户隐私安全的角度考虑,采用人脸识别而不是指纹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FaceID 对正面屏幕显示区域的“破坏”,要求 iOS 应用开发者今后必须做出相应的适配。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就目前而言,iPhone 8 和 iPhone 8 Plus 在外观上的改变并不大。这让 iPhone 7 用户找不到升级换机的理由。

  如果明年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有显著进步,无法排除苹果在新 iPhone 上应用这种技术的可能性,进而重新设计 iPhone 的外观。

  但这一切,都要等到明年才能知道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