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季的到来,各家银行纷纷调降消费贷利率,部分银行甚至将年化利率降至“2开头”,个别银行还出现了“1开头”的超低利率,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带来了诸多思考。

江苏银行在消费信贷利率方面表现突出,其推出的消费贷产品利率最低可至1.88%,但这一优惠仅适用于白名单客户,如国央企事业单位员工、编制人员、医生等特定职业人群,招商银行的“闪电贷”也颇具吸引力,部分地区分行的年利率降至2.88%,并针对新客户推出了利率优惠券活动,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也纷纷加入了这场“价格战”,推出了各自的优惠政策。
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政策引导方面,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提及推动降低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等举措,旨在促进消费回暖和升级,2023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明确要求加强金融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市场竞争方面,当前市场上不仅银行提供消费信贷产品,互联网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机构也在积极开展信贷业务,为了抢占优质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银行不得不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借款人的目光,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个人住房贷款缩减,个人消费贷款成为银行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消费贷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银行需要通过价格竞争来拓展业务。
这些超低利率并非人人可得,银行通常会设置一定的门槛条件,如特定的客群要求、较高的信用评分、稳定的收入来源等,以江苏银行的1.88%利率为例,只有白名单客户才有资格享受,而非白名单用户的消费贷利率则相对较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虽然市场上有众多银行推出了利率优惠政策,但实际能够享受到最低利率的情况并不普遍。
尽管银行降低了消费贷利率,消费者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谨慎申请,要防止过度消费,避免因借贷过多而陷入债务困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养成理性消费习惯,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要警惕不法贷款中介的陷阱,一些不良中介可能会以“提高额度”“优惠利率”等名义诱导消费者贷款,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或者协助客户伪造资料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银行降低消费信贷利率是政策、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这一举措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和选择,但也需要消费者保持理性和谨慎,银行在开展利率优惠活动时,也应注重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