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改变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变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去除中间环节: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需要银行或金融机构等中间环节的介入,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去除中间环节,实现点对点的交易和融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 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查看和验证交易信息,从而提高交易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同时,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信息的全程追溯,提高交易的可追溯性和风险管理能力。
- 提高融资效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加快融资审批和放款流程,提高融资效率和资金利用率。
- 提高数据安全性: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加密传输,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防篡改能力,保护供应链金融交易的隐私和安全。
- 拓展融资渠道: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化资产的交易和融资,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模式,促进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和安全性,为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查阅许多资料、咨询多位专家、进行了很多的实地考察,我们感受到“区块链技术”概念成为热议话题,但目前看来,真正落地、值得财务公司借鉴的更多的是供应链金融,其他则更多是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这一市场急速壮大,面对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群,如果缺乏盈利模式的创新和风险控制手段的突破,不能解决融资难问题,将会影响经营,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财务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 finance,SCF)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物流而提出的金融解决方案,促进了近几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
一、供应链金融中传统技术的局限
金融机构现有的风险管理系统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需要管理供应链整体风险、跟踪交易过程、控制贸易“自偿性”的融资需求,至于金融产品中提供的融资以外的金融服务则更是无法管理,供应链金融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以管理贸易过程为基础,现金流控制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IT系统,涵盖了金融机构为企业在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中提供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等服务。
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应用
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还提供了账款催收、对账、支付结算等与企业交易过程相关的其他金融服务。同时,还为核心企业提供了账款管理、支付结算、企业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该平台涵盖了贸易过程中预付类、存货类、应收类等20多个典型的金融产品,并且支持跨贸易阶段的全流程管理,有效地将财务公司、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和物流企业联系在一起。供应链金融应用主要包括预付类、存货类、应收类等金融产品。
01.应收链平台
当前企业间的贸易多采用账期方式延后支付,应收账款积压是困扰企业的共性难题。
为化解企业应收账款占比过高的难题,有些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研发了应收款链平台,利用其分布式记账、智能合约和不可窜改的特性,把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转化为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企业在应收款链平台上签发及承兑的应收账款,既可以作为购买商品或劳务等的交易对价支付给平台的其他用户,也可以通过转让或质押来获取资金,以此“点石成金”,实现应收账款的无障碍流转或变现。
应收账款最大的痛点在于盘活、流转困难,而且难以防范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容易形成坏账,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而基于区块链的架构,有望解决应收账款融资中存在的痛点去中心化实现了企业的唯一签名,在区块链上密钥一经生成后不能更改,银行等任何第三方均无法窜改应收款交易信息,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应收款信息的安全。
分布式账本技术记录应收款信息,改变传统应收款依赖于纸质或电子数据,从技术上排除了数据被窜改、被伪造的各种可能。
智能合约技术,可保证应收款各类交易根据智能合约规则自动、无条件履约。
02.预付类链平台
是基于核心企业提供担保或承担其他回购等责任,金融机构为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产品,平台提供了对核心企业担保责任的管理、融资资金用途管理、跟踪核心企业发货过程(入库、交接)等功能。
03.存货类链平台
是基于货权操作产生的金融产品,平台提供了货物权属管理、货物规格型号管理、货物价格管理(自动更新货物价格、货物核价)、货物监管管理(库存检查、监管商监管下限控制)等功能。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力量,因此,财务公司应当有危机感:
利用区块链技术,不成立财务公司也可以做供应链金融,只要找一家金融机构合作即可,这对财务公司而言,是一个挑战,当然或许对未申请到供应链金融牌照的财务公司是个好消息。
区块链技术的火爆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的纳米技术,卖袜子的老板都宣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该技术。现在的技术公司有的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技术还是传统的技术,却打着区块链的旗号营销,这一点是我们要注意的。
集团、财务公司不愿管、无法管、管不好的领域可以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来实现。适合传统集中化模式管理的模式仍然保留,对中心化要求不高的领域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开拓,所谓“该私聊的私聊,该群聊的群聊”,这将是区块链技术未来的应用方向。
★本文内容来源于《财资中国》杂志2019年5月刊,文/张延博,也可以与我私下交流treasury-westlake。
区块链供应链体系架构
区块链基础架构主要分为:应用层、合约层、激励层、共识层、网络层、数据层和数据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属于协议层,是构成区块链技术的必要层级,是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基本保障,缺一不可,而合约层属于扩展层,区块链的编程性质主要通过该层实现。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技术模型主要有三大模块,应用层的交互模块;合约层、共识层及网络层的核心模块;数据层和数据基础设施层的基础模块。激励层通常发生在公有链中,包括发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两个部分,在供应链联盟链中,共同维护平台正常运行是每个成员的责任,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可以按照成员需求通过产品流或者资金流来实现。
供应链信息平台技术架构
应用层
应用层封装了供应链的应用场景,是供应链成员与信息平台的交互媒介,也是用户直接信息交互的载体。供应链上的成员可以通过应用层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全程记录;金融机构则可以围绕供应链三流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保险、审计等金融服务,形成供应链金融信息流;监管机构通过智能合约智能监管平台中供应链企业及金融机构,保障供应链网络的健康发展。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供应链信息流、金融信息流及监管信息流在应用层上高效自主地流通。
合约层
合约层由各类脚本代码、算法机制以及智能合约构成。其中智能合约是合约层的核心,通过嵌入在区块链的合约代码来实现。参与方事先拟定合约内容和触发机制,以代码的形式嵌入系统,一旦满足触发条件,合约自动执行,外界无法干扰。在供应链管理中,如果以智能合约的形式执行供应链合约,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提高处理效率。表2整理了适合嵌入系统的供应链智能合约类型。
共识层
共识层封装了整个系统的共识算法,是实现区块链去中心化特性、保证网络不被恶意节点攻击的关键。
数据层
大部分信息平台在使用密码学算法时会采用AES、ECDSA、SHA2等国际标准,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政策性风险,供应链信息系统的数据层的密码算法应当与国内的金融机构选用密码学算法保持一致,即选择国密算法,采用SM2加密技术进行加密。
通过区块链各方可以获得一个透明可靠的统一信息平台,可以实时查看状态,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整个过程,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当发生纠纷时,举证和追查也变得更加清晰和容易。推动供应链进入一种全新智能的状态,快速的实现当前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飞跃式发展。
“区块链+供应链”模式如何解决金融难题
接触过很多在银行端从事此类业务开发的朋友,如果他们能看到这个问题,一定是秒答。本人只是隔三差五与这些可爱的程序员、产品经理们打交道,就负责把他们的“行话”翻译给诸位听一下:
关于区块链在供应链中的金融难题解决应用,其实可以从最新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找到依据,在第三部分“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中,明确要求各机构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而其中的一项建议就是:
研究促进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特许经营权等进行融资。
首先,这里说的金融难题是特定的,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需要被“增信”,另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面临控本增效问题。
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一些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传统融资模式下,大型企业融资成本一般不高于6%,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达10-30%。
1. 融资渠道狭窄,难以直接获批银行授信,或经常需要寻找利息较高的“过桥”资金周转续贷。
2.在产业供应链中较为弱势,应收账款多,账期长,简单理解就是遇见强势的甲方,对方要赊欠,打白条,也没办法,只能等。有些中小企业不是没生意做,订单是有的,但是资金链跟不上。
3.贴息变现成本高,为了资金周转,用票据进行贴现,票面价值打折,亏。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更多的是面临财务上降本增效的问题:
1.很多大型企业有实力有生意,其实不缺银行授信,很多银行都愿意贷款给他,但他反而不需要这些额度,倒是他上下游的弱势企业,需要授信。
2.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复杂程度高,如何减少资金头寸备付,大笔趴在账上的流动资金如何做企业资金理财,如何优化报表等等等等财务总监都要考虑。
3.同样面临票据管理问题,在企业间,票据结算比例高于现金结算,拆分、贴现票据的辛苦活同样困扰大企业。
区块链可以作为底层技术,在产业生态中为企业控本增效,疏通“信用”,融资变现。
“我们不生产信用,我们只是信用的搬运工”——用这句话概括目前典型的区块链-供应链服务,非常贴切。
实际的案例,比如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搭建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平台,借用大企业授信为中小企业实现融资。
首先,银行要先在供应链上确定核心企业,所谓核心企业就是业态中的大佬,上下游的企业基本依靠买它设备来生产来吃饭,比如《都挺好》中蒙总的数控机床企业,很可能就是这一类。
其次,大小企业间的结算工具,由实体票据,转化为电子票据,基于区块链技术,这些电子票据有不可篡改不易灭失不易伪造的特点,一般由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开具,或者要说是企业间的“电子白条”也未尝不可,当然了,得是到期了会兑付的那种!
第三,上下游企业在接收到区块链应收款(电子白条)之后,如果手头需要融资,那就将区块链应收款重新线上质押或者贴现转让给银行,银行给现金,这个成本一般普遍设置低于传统模式下的贴现。
已经进入区块链-供应链实践的银行不完全列举:
一些某币炒家经常说区块链目前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把区块链技术说成未来之事,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内已进入实际运用中,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扶贫、保险、钱包、数字票据、租赁等几个方面,如:
工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企业信用跨层级流转工具-工银E信。
- 招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展的跨境清算技术。
- 中国银行:较为全面,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该行一直开展区块链在贸易融资、生物认证科技、扶贫、租房等领域的应用。
- 浙商银行: 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应收款链平台,为企业提供区块链应收款签发、承兑、保兑、签收、支付转让、贴现等功能。付款方在平台上向供应商签发应收款,银行进行保兑,供应商收到区块链应收款后,可对外支付转让变现,或申请质押融资(本文内漫画即来源于该行公司业务官微)。
- 交通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交易平台。
- 农业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势向电商供应链的法人客户提供完整电商融资服务,包括订单采购、批量授信、灵活定价、自动审批、受托支付、自助还款等各环节,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涉农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管理成本高、授信等难题。
最后说一句:
虽然区块链技术为企业融资增信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但它也不是万能钥匙。正如接触的一位技术开发大咖所言:区块链只能做它能做到的事,无法直接为企业“造血”,而是为企业之间“输血”,它无法为企业“造”出信用,只能在企业之间“搬运、协调”信用,适用于部分生态较为健康的、有前景的实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