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将世界各地的人们紧密相连,它本应是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文化交融的乐园,一股暗流却在这片虚拟的海洋中涌动——网络戾气,它宛如一颗毒瘤,悄然滋生并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破坏着网络生态的和谐与美好,其危害不容小觑。

网络戾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犹如一场肆意蔓延的“精神瘟疫”,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常常能看到一些网友因观点不合而恶语相向,他们不顾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用尖锐、刻薄甚至侮辱性的语言去攻击他人,一个简单的社会热点事件讨论,往往会演变成一场骂战的“狂欢”,各方为了维护自己的立场,不惜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从质疑对方的智商、品德到诅咒其家人,言语之恶毒令人咋舌,在一些关于明星的新闻下,粉丝们为了捍卫自家偶像,会与其他粉丝或路人展开激烈争吵,互相倾泻负面情绪,原本正常的文化交流空间被乌烟瘴气的谩骂所充斥。
网络暴力更是网络戾气的一种极端且恶劣的呈现,一些人在网络上毫无顾忌地曝光他人的隐私信息,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发泄私愤,那些无辜被曝光的人,瞬间陷入了网络舆论的漩涡中心,遭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揣测、诋毁和骚扰,他们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无法继续,曾经就有一些因网络暴力而酿成悲剧的事件,如某些青少年仅仅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些自己的生活照片或表达了个人想法,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解读、人肉搜索并长期骚扰,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些惨痛的教训犹如一记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网络杠精也是网络戾气的一大“主力军”,他们总是以抬杠为乐,不管别人提出多么合理的观点或积极的建议,都要跳出来反驳一番,而且反驳往往毫无逻辑可言,纯粹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和与众不同,在各种知识分享帖、生活经验交流区,杠精们的身影无处不在,比如在一个关于健康饮食的科普文章下,有人认真分享着合理的膳食搭配和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杠精却评论说“这些都是废话,我吃垃圾食品也活得好好的”,这种无端的抬杠不仅打击了分享者的积极性,也让其他想要获取有用信息的人感到困惑和无奈,破坏了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
网络戾气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从个体心理角度来看,部分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挫折,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经济状况不佳等,他们将网络视为一个情绪的“垃圾桶”,把在现实中无法宣泄的负面情绪一股脑地倾倒在网络上,通过网络攻击他人来获得一种虚假的“心理平衡”和“成就感”,还有一些人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和道德修养,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在网络的匿名性掩护下,更加肆意妄为地表达自己的恶意。
从网络环境本身而言,其虚拟性和匿名性降低了人们作恶的成本,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受到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以及他人监督的约束,而在网络世界里,有些人抱着“反正没人知道我是谁”的心态,大胆地说出一些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做出一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海量性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情绪化言论的影响,当一些片面的、极端的观点被大量传播时,容易引发群体的情绪共鸣和跟风效应,进一步加剧了网络戾气的形成和扩散。
商业利益的驱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戾气,一些网络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对一些具有争议性、刺激性的内容采取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因为这类内容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点击量和互动量,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广告收益,于是,我们看到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故意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煽动性的言论,挑起网民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完全不顾对社会风气和网络环境的破坏。
网络戾气的危害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害了他人,也损害了自己和社会,对于被攻击的个体而言,遭受网络暴力的人可能会在精神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导致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许多受害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网络攻击后,变得不敢轻易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对网络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这无疑是对他们言论自由权利的一种变相剥夺。
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戾气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序良俗,一个充满戾气和仇恨的网络环境,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和价值观的扭曲,它让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对立,削弱了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长期暴露在网络戾气的环境中,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易受到影响,可能会认为攻击他人、宣泄负面情绪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方式,从而不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都应该是建设者,要驱散网络戾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暴力、侵犯隐私等行为的法律界定和处罚标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作恶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网络平台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和社区规则,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引导,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信息和违规行为,营造一个健康、积极、文明的网络交流环境。
广大网民自身更应提高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观点,在发表言论前,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出口伤人,当我们看到网络戾气现象时,不要选择沉默或跟风参与,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用理性的声音去反驳和制止不良行为,传播正能量,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以善意和包容之心对待他人,才能逐渐消解网络戾气,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交流情感、促进社会发展的美好家园,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这片虚拟的天空下,种下文明的种子,收获和谐的果实,告别网络戾气带来的阴霾,走向一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