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这一慢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许多人的身体里,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深入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于维护个人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90 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 90%以上,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肥胖、吸烟、酗酒、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某些特定的疾病或因素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等)、血管病变等,一旦去除这些病因,高血压症状往往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治愈。
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压升高,这类患者被称为“沉默性高血压”,其危害更为隐匿,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当血压急剧升高时,还可能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抽搐昏迷等急症表现,若得不到及时救治,甚至会危及生命,长期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使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后遗症;引发肾小球肾炎、肾衰竭等肾脏疾病,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损害视网膜血管,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
面对高血压这一严峻的健康挑战,预防和治疗刻不容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 6 克,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戒烟限酒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烟会损伤血管内膜,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压波动,适量运动对于控制血压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太极拳、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应对压力和情绪调节,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因为精神压力过大可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升高。
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病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血压波动,加重病情,除药物治疗外,定期监测血压也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患者可通过家庭自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但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患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管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遏制高血压的危害,守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向高血压说“不”,共同开启健康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