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如何
1.双积分政策
2017年9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正式发布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于2018 年4 月正式实施。该规定强制要求车企必须产销足够的新能源汽车,不然只能向其他车企购买积分或则减产燃油车,不然将面临罚款,这势必极大的刺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新能源补贴继续下降
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的调整版补贴政策提出,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新能源汽车补贴2017-2018 年将在2016 年的补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 年补贴标准在2016 年基础上下降40%。
3.鼓励新能源分时租赁
2017.8 月由交通部与住建部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对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按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关政策在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方面给予扶持。这将推动以共享出行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试点开放股比
2017年6 月,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目录中明确指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开外商在华建立纯电动车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就动动您的大拇指给个赞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研究僧君会积极回复的哟!更多汽车相关的知识请关注“汽车工程研究生”。我们是一群就读于知名高校汽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们热爱汽车,我们想与您分享汽车技术和汽车生活常识问题,欢迎向我们提问!
国家目前对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新政策
2018年2月12日,农历新年前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简单点来说,就是18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尘埃落定,也为之前网传的各种版本画上了一个句号。
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如何调整,这里简单划重点。
首先是实施时间,2月12号之前,仍按照17年的标准;同时设置了18年2月12号至6月11号为过渡期,过渡期上牌的汽车按照17年补贴标准的0.7倍执行(乘用车);18年的补贴政策从6月12日开始执行。
补贴的计算方法相比于17年更加细腻,也更加科学合理。
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新能源车退坡明显,相反,进一步加大了对长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车型的支持。
从整体上来讲,新能源汽车补贴朝着逐步退坡的趋势发展,也印证了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百人会上提到的在2020年政府补贴全面退出但要逐年消化的说法。
技术|原创|精致|有趣
汽车圈儿的清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汽车人参考”,获取更过精彩原创文章
主要是购置税上和贷款上有点好处了,补贴上相反退坡了,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1、依据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段,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的购置税。而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来实施管理。对于燃油车而言,购置税=购车款/1.17*10%,以购买一辆10万元车型为例子,取消优惠以后(购置税按10%征收)购置税为8,547元,相比目前7.5%的购置税6,410元要多交2,137元,而新能源汽车就免去了这些费用。
2、新能源车优惠政策退坡两成,2018年的新能源车型中央以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边退坡了20%。新能源车型补贴由国家和地方来共同构成,以北京地区来说明,目前纯电动车型根据续航里程的不同分为三档来补贴,补贴的金额分别为3万、5.4万和6.6万;2018年补贴退坡20%后对应补贴金额为2.4万、4.32万和5.28万,补贴金额分别减少0.6万、1.08万和1.32万。
3、地区有差异,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北京地区不能再享受补贴了,而在上海、广州和杭州等地则可继续享受补贴。以上海情况来说明,目前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大于等于50km车型则享受3.4万元的补贴(国家2.4万+地方1万);满足发动机排量小于或等于1.6L、混合动力工况百公里综合油耗小于或者等于5.9L、油箱容量小于或等于40L的条件,再给予每车1.4万元的补助,共计补贴4.8万了(国家2.4万+地方2.4万)。补贴全面退坡后,补贴金额减少0.68万到0.96万。
4、贷款买车上也有好消息的,自从2018年1月1日起,自用传统动力汽车比例不变为80%,但是增加了新能源车贷款的条例,最高贷款比例为85%。二手车的贷款比例也从50%提升到了70%。自明年开始都可以享受更高的贷款份额,花更少的首付轻松把车开回家。
5、新政对新能源汽车作出了定义,即“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所以要获得上边的好处,新能源汽车需要满足这些条件了: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要求;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能达到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安全监测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