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腹泻,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诸多不适,严重影响着日常生活质量,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以及掌握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腹泻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是引发腹泻的“常客”,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类、未经消毒的牛奶等,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刺激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这类腹泻通常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粪便可能呈水样或带有黏液、脓血。
2、病毒感染: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也是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它们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像在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发生暴发流行,以轮状病毒为例,它主要侵犯儿童肠道,患儿发病初期常表现为发热、呕吐,随后出现频繁的水样便,每天可达数次甚至十数次,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鞭虫等寄生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会损伤肠黏膜,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比如阿米巴痢疾,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黏液,呈果酱样,有腥臭味,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二)非感染性因素
1、饮食不当:过量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酒精等,会对胃肠道造成强烈刺激,使胃肠蠕动紊乱,消化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腹泻,有些人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例如乳糖不耐受者,饮用含乳糖的牛奶后,肠道内无法正常分解乳糖,会引起渗透性腹泻,表现为腹胀、肠鸣音亢进、稀便等症状,暴饮暴食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腹泻。
2、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引起腹泻,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过程中,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使得一些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又如,一些降压药、化疗药物等也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腹泻。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一些职场人士在工作压力大时,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一旦情绪缓解,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这种因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腹泻,被称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4、肠道疾病: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本身的疾病会导致肠道炎症、溃疡等病变,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和运动功能,从而引发反复的腹泻,这些疾病的腹泻往往持续时间较长,且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黏液脓血便、体重减轻等。
腹泻的治疗
(一)对症治疗
1、止泻药物:对于腹泻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止泻药来缓解症状,常用的止泻药有蒙脱石散,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保护肠黏膜,减少肠道分泌,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但需注意,在使用止泻药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用药,因为对于一些感染性腹泻,过早止泻可能会使病原体及其毒素在体内滞留,加重病情。
2、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泻严重时,身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钾、钠等,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的关键,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补充,重度脱水则需要静脉输液治疗,口服补液盐含有适量的氯化钠、氯化钾、碳酸氢钠和葡萄糖,按照说明书的比例稀释后饮用,可以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3、调节肠道菌群:对于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可使用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能够补充肠道内的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恢复肠道的正常微生态环境,常见的益生菌制剂有酸奶、益生菌胶囊等,在使用益生菌时,要注意选择活菌数量充足、活性良好的产品,并按照正确的方法服用,以保证疗效。
(二)病因治疗
1、抗感染治疗:如果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针对大肠杆菌感染可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于阿米巴痢疾,则采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对于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支持治疗,等待身体自身产生抗体清除病毒。
2、调整饮食:针对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应减少或避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可选择无乳糖配方的牛奶或其他乳制品替代品,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停用相关药物:如果是药物引起的腹泻,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在不影响原有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的使用,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如饭后服用某些药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4、心理干预:对于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腹泻,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和疏导,患者要学会放松心情,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必要时,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以改善肠道症状。
5、治疗肠道原发疾病:对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引起的腹泻,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系统治疗,这可能包括使用抗炎药物控制炎症、免疫调节剂调节免疫反应、手术治疗修复肠道病变等综合治疗措施,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腹泻的发生,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