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药物治疗
1、解痉镇痛药:当结石卡住导致胆囊胆管收缩痉挛,引发胆绞痛时,可使用解痉镇痛药来放松和解除痉挛,达到止痛的作用。
2、抗生素:多数胆结石伴有感染,可根据医嘱选用抗生素帮助消炎,但需注意避免滥用,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3、溶石类药物
- 熊去氧胆酸胶囊:适用于固醇性胆囊结石(必须为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以及胆汁郁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 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用于溶解胆固醇结石,要求在胆囊或胆管存在1个或多个X射线可见、直径小于2cm的胆固醇结石,且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并经过十二指肠插管胆汁检查证实胆固醇过饱和。
- 中成药:常见的有十味蒂达胶囊、十五味赛尔斗丸等,不过,溶石类药物一般只适合胆固醇类的胆结石,对钙盐类结石效果不佳,使用此类药物通常每3个月需要复查一次,以观察药物的疗效。
4、利胆排石药物: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胆结石的排出,但具体的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和使用。
手术治疗
1、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通过切除胆囊,可以彻底解决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炎症等问题,尤其适用于结石数量多、胆囊壁增厚超过3mm、伴有慢性胆囊炎等情况的患者。
2、保胆取石术:如果患者的胆囊功能尚可,无炎症,且结石数量少、大小适中,可以考虑进行保胆取石术,但这种手术方式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如果结石复发,可能还需要再次进行胆囊切除术。
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ERCP):适用于胆管结石的患者,尤其是胆总管结石,通过内镜将结石从胆管中取出,具有微创、恢复快的优点,但如果结石较大或位置较复杂,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
4、经皮穿刺胆囊引流术:对于较大症状严重的胆囊结石,通过经皮穿刺将胆汁抽出,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这种方法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5、肝叶切除术:对于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可能需要进行肝叶切除术,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肝胆管明显狭窄、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肝脏局部纤维化萎缩等情况的患者。
6、胆肠吻合术:即胆汁内引流术,适用于胆总管远端炎症造成的梗阻无法解除、胆总管扩张者,以及胆管因病变而部分切除无法再吻合者。
7、Oddi括约肌成形术:适用于胆总管扩张程度较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下端短段狭窄或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者。
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草药组方进行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龙胆泻肝汤加减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型的胆结石;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可治疗肝胆蕴热型胆结石等。
2、针灸治疗:选取中脘、足三里、阳陵泉、胆囊穴等穴位,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泻法或平补平泻法,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的作用,针灸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中药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曾经被尝试用于治疗胆囊结石,但因其存在诸多弊端,如碎掉的胆囊结石有可能通过管道诱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发生,所以目前并不被广泛接受。
2、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摄入,增加纤维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和身体活动,还需避免长时间持续禁食和过度劳累,这些都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等因素,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结石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