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治疗
(一)病因治疗
肝硬化的病因复杂多样,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关键。
- 病毒性肝炎导致肝硬化:对于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硬化,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乙肝患者可使用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 酒精性肝硬化:首要任务是戒酒,以减轻酒精对肝脏的进一步毒害,配合保肝、抗纤维化等药物治疗,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和修复。
- 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肝硬化:通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阻止其对肝脏的异常攻击。
(二)一般治疗
- 饮食调整:合理饮食对肝硬化患者至关重要,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满足身体营养需求,增强抵抗力,但需注意,肝功能严重受损或出现肝性脑病先兆时,要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盐分摄取,避免高盐食物,以防加重腹水和水肿,每日食盐摄入量一般控制在1.5克 - 2克左右;对于有腹水的患者,应严格控制在1克以下。
-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有助于肝脏修复和再生,症状较轻者可适当参加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等;病情较重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以减少身体代谢率,降低肝脏负担,过度劳累可能加重肝脏损伤,不利于病情恢复。
(三)药物治疗
- 保肝药物:可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葡醛内酯等药物,它们能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脏解毒功能,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肝功能。
- 利尿剂:对于有腹水的患者,常使用螺内酯、呋塞米等利尿剂,通过增加水钠排泄,减少腹水积聚,缓解腹胀等症状,但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 抗纤维化药物:秋水仙碱、青霉胺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可抑制肝脏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胶原合成,减缓肝硬化的进程,这些药物的疗效尚存在争议,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四)并发症治疗
- 上消化道出血:这是肝硬化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静脉注射生长抑素、奥曲肽等药物,可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风险,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支持治疗也是必要的。
- 肝性脑病:治疗包括去除诱因(如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限制蛋白质摄入、灌肠以清除肠道内积血和毒素、应用乳果糖酸化肠道环境,促进氨的排出等,降低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
(五)生物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为肝硬化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SCT介入疗法(基质细胞疗法),通过提取人体具有分化功能的基质细胞(SCT),在实验室培养扩增后,诱导其成为能够修复肝细胞的功能细胞,然后将其注入病人肝组织,这些细胞可以分泌多种因子,直接实现免疫调节,清除肝炎病毒,修复受损肝组织细胞,激活内源性肝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护理
(一)心理护理
肝硬化患者因疾病长期折磨和对预后的担忧,往往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讲解肝硬化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让患者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转归,消除其疑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皮肤护理
- 黄疸患者皮肤瘙痒处理:叮嘱患者切勿抓挠皮肤,以防破溃感染,可用温水擦拭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瘙痒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温和的止痒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 腹水和下肢水肿患者皮肤护理:指导患者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和摩擦,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对于皮肤皱褶处,可垫上软毛巾等物品,保持局部透气。
(三)饮食护理
- 饮食原则:遵循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盐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每天可摄入适量的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等。
- 饮食注意事项:严格限制粗糙、坚硬、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损伤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而导致出血,对于肝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应根据血氨水平调整蛋白质摄入量;控制盐和水的摄入,避免加重腹水和水肿。
(四)用药护理
- 药物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正确服药,服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变化,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使用保肝药物时,要按照疗程规范用药。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如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五)病情观察与监测
-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特别是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 症状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颜色等情况,若患者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不振加重、黑便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恶化,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 并发症监测: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迹象,如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若患者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模糊等症状,可能是肝性脑病的表现;若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血压下降等,则提示可能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