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与社交活动,零食式社交

03u百科知识网

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是不是对孩子正常社交的一种干预

是的。孩子在一岁半到三岁时会有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步学会区分“我的”和“你的”界限,会和你说“不”。有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进行干预,比如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说,你的玩具让小朋友玩一会,你要学会分享之类的话。有的孩子可能比较听话就会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当有的孩子不愿意时,他会不给,这个时候家长可能就会觉得尴尬,就会半哄半抢的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这样的话你的孩子可能会哭闹,最后谁都玩不成。因为玩具或者零食本身是孩子的,说明这是孩子的私有物,孩子有权决定到底要不要分享给小朋友一起玩或者吃。

其实我们家长要做的是,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处理好这种事情,这也是我们孩子社会交往的第一步。可能我们的孩子刚开始不会愿意分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会主动将玩具或者食物分享给小朋友呢。有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经历过,他才会知道怎么做更好。

教育分享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是不是正常的社交干预关键取决于孩子自身的意愿!

在孩子没有明确判断的时候,当然可以通过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从小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交习惯,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他能够感受到社交之乐,在小伙伴们的快乐和家长的鼓励下越来越的树立自信。

但是,当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这样做时,建议不要碍于面子强迫孩子必须分享。幼儿时期孩子本我为中心,对物权有明确的自我界限,个人认为,除了孩子天生性格孤僻或者真的珍爱这件物品外,大多数时候,不愿分享是因为孩子对“分享”的行为感受不够,我们平时教孩子,更多教的是名词和动词,却很少去和孩子解释形容词,如果可以帮助引导孩子体验由“分享”行为带来的“很快乐、很热闹、很有趣……”孩子不断去体验这样的感觉,他自己很喜欢,就会去主动分享啦[可爱]

不懂得分享的孩子家长担心孩长大以后会变得自私自利很自我

一味地分享没有自己维护权利的意识家长又担心孩子受欺负没主见

所以需要平衡

我女儿小时候出门从来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每次都会大哭大闹,一开始我总是觉得孩子太不懂事,总是逼她,后来我发现,她不愿意你再怎么强烈要求她都不接受,很委屈很无助。所以以后每次在外边,她不愿意我也不会强求,但是回家以后我都会跟他说,小盆友喜欢你才会想借你玩具玩一下,如果你分享给他,他会很开心,你会得到一个好朋友,以后你们可以交换玩具,你可以试着借给他玩一会,如果你不想给他玩了,可以主动要回来,好好说话就可以。现在我女儿表现还是挺好的,所以不要太苛刻对小孩子,理解方式不同,慢慢来

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零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是正确的社交干预,但是一定要有个度,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物权,不能一味的分享.

举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是发生在我同事身上的,她有两个宝宝,老大是哥哥,从小妈妈就教育他要学会分享,自己的东西要舍得拿出来给其他宝宝玩,就这样日积月累的引导,哥哥长大了,现在的性格中就缺少了那种自己的东西一定要争回来的个性,很多事情表现得无所谓的态度,不争不抢,这样真的不太好吧!

现在这个同事二胎生了个女儿,她意识到了教育的欠缺,在分享方面做了调整,在女儿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会引导女儿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可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如果女儿不愿意,她也不会强求,而且会告诉女儿,自己的东西可以自己作主,可以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一起玩,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玩具带回来,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

我觉得这样做没有错,我也很认可她的引导方式,可以分享可以互相交换,但要知道自己的东西要保护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