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的练习要点

03u百科知识网

八段锦,作为中国古代的导引术之一,历史悠久且流传广泛,它结合了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强身健体、舒缓压力、改善呼吸功能及增加柔韧性等目的,以下是关于八段锦练习的详细要点:

1、基本介绍

- 起源与发展:八段锦起源于北宋,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

- 特点:八段锦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适合各种年龄层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其结合了呼吸调节、身体协调和放松身心,练习八段锦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有效减轻压力。

2、功法类型

- 坐式八段锦:首见于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志》,如“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等口诀所述,注重盘坐时的内功修炼和精气神的调养。

- 立势八段锦:立势八段锦更侧重于身体的站姿和动作的开展,如“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等口诀所述,强调通过站立姿势下的动作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具体练法与要点

- 双手托天理三焦:劲道在掌根处,掌根上撑,百会穴上顶,后背夹紧,拔肩,活动到肩井,收头,回落,像画一个圆一样。

- 左右开弓似射雕:上身锻炼肩颈背心肺,下面马步锻炼大小肠,消化系统疾病一定马步,想象自己在拉弓射箭,一只手只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另一只手手指全部弓着像在拉弦,不是握拳,是弯曲手指(注意不要忘了大拇指,大拇指也要弯着),搭腕时,伸出食指和大拇指的那只手搭在外面,弓着的手在内,拉弓肩膀要平同时夹脊,眼睛一定要看着食指商阳穴,大拇指和食指有种拉伸感就是对的。

- 调理脾胃须单举:撑天按地手用掌根撑按,伸展两腋疏肝,指尖要有鼓胀感同时中焦有感觉才对,腋窝打开,手劲往后使。

- 五劳七伤往后瞧:夹脊,转头时手心外翻,转回来时手复原,注意是转头,身子不要跟着转。

- 攒拳怒目增气力:马步,双拳固在章门穴处,握拳呈四指包住大拇指,冲拳力量从拳出去而非胳膊,眼睛要怒视拳头,抓握时要像前面有玻璃一样抹一圈,脚趾抓地,咬牙姿态有劲地咬,类似发“吹”尾音,注意:将手伸出去握拳时要将大拇指尖放在无名指指根,然后用其余的四跟手指包住大拇指,这个叫握固,握固完后才将手臂收回来。

- 两手攀足固肾腰:先把手臂停在胸前檀中穴,心情要晴朗,以臂带身,不要勉强自己抻拉,慢慢做动作,注意,上举时,手是从身体前面上去,不是从身体两侧上去,到胸口反穿,手掌摩擦到肾,一直往下摸到脚,起身时手先起,憋住一口气,起身完以后再呼气。

- 摇头摆尾去心火:马步加大,大约1.5个肩宽,重心放低,尾闾带动脊柱,一定摆起来尾(说白了就是扭屁股,用屁股画圆),为了方便解说我举个例子:站稳,右倾时,两腿要像一个等腰直角梯形,右腿是直的,左腿是斜的,左旋时变成右腿斜,左腿直,左旋快回去时,也就是身体快摆正的时候(这里可以看到视频中的人此时停顿了一下才开始摇头摆尾),屁股开始往前转,头往后转,这两个一左一右组成一组动作。

- 背后七颠百病消:脚趾抓地,百会上顶,收腹提肛,提踵时收臀,夹屁股,夹大腿,有种大腿内侧外翻的感觉,当脚往前点到极限时,脚后跟缓缓下落一半后再“墩”地一样落地。

4、注意事项

- 循序渐进:初学者应从基本动作开始,逐步熟练,避免急于求成导致受伤。

- 动作标准:尽量按照规范的动作要领练习,可以观看教学视频或请教专业人士。

- 呼吸协调:呼吸应与动作配合,上升时吸气,下降时呼气,保持自然顺畅。

- 适度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避免过度疲劳。

- 健康状况:患有严重疾病或特殊健康状况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练习。

5、功效与作用

- 对心血管的作用:八段锦要求身体端正,身贵丹田,由于横一肌的运动幅度增大,当内脏形成了一个摩擦运动,既可消除腹腔淤血,又可使上下腔静脉血液易于流回右心,血压高患者经过八段锦的锻炼后,可使血压低于正常者,又可因为炼习使血压回复正常。

-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八段锦要求身正,含胸沉气,使呼吸深长,增加肺活量,八段锦采用的呼吸方法(内养功呼吸法)可增加肺的换气功能,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 对精神状态的改善:八段锦注重身心的和谐,可以帮助释放压力,使人感到放松,通过轻松的动作和专注的呼吸,练习者能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舒适。

6、禁忌事项:避免空腹练习,餐后立即练习以及在过度疲劳状态下练习。

八段锦作为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其练习要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的多个方面,通过正确掌握这些要点并坚持练习,可以有效地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需要注意遵循相关的禁忌事项以确保练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