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特区这片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土地上,罗湖区文化馆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艺术明珠,自 1981 年 12 月诞生以来,它承载着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兴起,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闪耀的足迹。

罗湖区文化馆的创建,与深圳这座城市的成长息息相关,在早期深圳仅有一区(罗湖区)和一县(宝安县)的特殊时期,文化设施相对匮乏,而罗湖区文化馆却如同沙漠中的绿洲,它勇敢地肩负起组织市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任,精心策划并举办了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社区的小型文艺演出到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展览,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到各类艺术培训讲座,这些活动犹如点点繁星,点亮了深圳人的文化生活,为城市的文化氛围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深圳日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罗湖区文化馆不断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2002 年 10 月,区政府投资 4500 万元新建罗湖区文化馆,这一举措标志着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馆占地面积 2915.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 10509 平方米,内部设施完备,内设 600 座的小剧场堪称“精品文化设施”,它不仅为各类文艺演出提供了专业的舞台,也成为了众多艺术爱好者欣赏高雅艺术的绝佳场所,极大地提升了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和文化传播能力,多个排练厅和展览室的设立,满足了不同艺术门类的创作、排练和展示需求,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罗湖区文化馆的组织架构完善且高效,设有办公室、创编部、活动部、培训辅导部、摄影美术部、非遗办等 6 个部室,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现有在编人员 16 人,聘用人员 6 人,其中包括高级职称 9 人、中级职称 2 人,这些专业人才构成了文化馆发展的坚实力量,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无论是组织策划大型文化活动,还是开展基层文化培训与辅导,亦或是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展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文化馆的业务范围广泛而丰富,涵盖了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在演出服务方面,每年都会举办上百场各类文艺演出,涵盖话剧、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让观众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的魅力;文化艺术培训更是其一大特色,常年开设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培训班,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艺术基础的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在创作辅导上,积极组织文艺创作者深入基层,挖掘生活素材,创作出大量反映时代风貌、贴近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罗湖区文化馆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技艺培训等方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众多业务成果中,09 剧场军哥剧说系列之《军哥戏说》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该剧以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表演,融合了喜剧、杂技、歌舞等多种元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自推出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多次受邀赴各地巡演,所到之处观众如潮,掌声雷动,这一品牌项目不仅为罗湖区文化馆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成为了深圳文化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化馆还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艺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深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展望未来,罗湖区文化馆将继续秉承“繁荣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拓展业务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馆将积极探索数字化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服务平台,让更多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将持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计划在新馆建设中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打造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艺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公益文化服务的力度和广度,确保文化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为构建和谐、文明、繁荣的罗湖区乃至整个深圳市贡献力量。
罗湖区文化馆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承着历史文化的精髓;又像一艘航船,在文化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引领着人们驶向更加美好的精神彼岸,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场馆,更是罗湖区人民心中的文化家园,是深圳城市文化的一张耀眼名片,在未来的岁月里,必将继续书写着辉煌灿烂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