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认同感,获得认同感 英文

03u百科知识网

穷人如何获得社会认同感?财富贫穷与思想贫穷到底有多可怕

不是穷人如何获得社会认同感,而是任何社会的大厦和正常运营都离不开穷人,道理很浅显,无论社会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穷人永远占社会成员的大多数,这是社会生产和分工以及经济发展的价值规律所决定的。

再清晰些,承认社会经济的分工是不可避免的,承认人的秉赋和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承认人的动力源泉首先是以利益为先导的逻辑事实。那么,社会成员间的差异就绝对存在,只不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别大小而已,但却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和引擎。

前述有些道理的话,下一问就简单了。

一般认为,思想贫困比财富贫困更可怕,其实不然,应该说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思想解放与顺潮流而动,社会成员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时势造英雄”的一份子,所有的人类社会发展史都是这样。

但当一个社会发展基本形态定型,社会商品经济的路径已基本成熟,并出现商品过剩和产能过剩时,思想再解放或逆袭成功的概率已微乎其微,红利和风口已被固化,社会经济学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再掺入金融资本无所顾忌的渗透,财富几何式的增长,此时的思想动能跃入阶层的机率极为有限。

故有了一个新词,资本收割。

尽管如此,要明白一个道理,贫穷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努力可以有大的改观,虽很难大富大贵,但不努力永远都是社会底层。

没错,中产阶级正在向你招手,因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需要这样做,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就在此。

不管是国家或是一个个人。都是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的一个过程。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的贫穷,例如,有的贫穷时选择的是偷,骗,赌,抡等手段,最后违法走向犯罪的道路,另外一些选择是靠辛勤的劳动,诚信做人最后走向人生巅峰。走向富俗,个人获得了利益同时,无形中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人穷,思想也穷那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特别是思想穷,那就是一个更可怕的事情,如,有的通过奋斗,发了一些财,但是,思想龌龊,行事粗鄙。不是赌,就是嫖,有的还变为黑社会,杀人放火等。最后,令人厌恶,不但利益保不住,最后还是落到可耻的下场。同样,不管你官有多大,心无一物,贪得无厌,最后也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害人害己害家庭害社会。最后走向犯罪。所以说,思想穷是一个最可怕的事情。物质的贫困是暂时的,是相对的。如果是思想穷,那就是穷一辈子。那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了。

振作!振作与挣扎相仿,人穷了不振作行吗?当你在野外生活的体验,挣扎着向振作前行,衣不遮体,食不饱饥,只有不怕一切困难的去求生存,真诚奉献的付出总是有不知不觉的回报,使穷的生命力不断增强,“有人为我做事”谁不喜欢?喜欢的人多了,自然就获得了社会认同感。

财富贫穷是把生命力推向短寿和衰亡,思想贫穷是把想拥有的一切都寄托在别人身上。举个小小的例子:有一个男人拥有了老婆和孩子,到了五十岁浑身酸痛,孩子长大了都出去独立生活,吃饭穿衣解手等都需要老婆服侍,肚子饿得慌时大骂老婆,这种懒思想现象痿痱不振,以为自己还是男人大丈夫,苦不堪言的却是终身伴侣。

财富贫穷可以在精神富裕,思想富裕的情况下一点点去争取,细水长流,垒积成多,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有一天会到来,不断的改变自己和改变性格,因为知识而富有,把知识领导着财富的前行,当你活到五、六十岁再回头,小时候的自己已不是自己,思想贫穷单纯什么也不是,就象井底之蛙看着井口的月亮不愿跳出去,舍不得井里的温暖。

思想贫穷只是望着别人的财富满满为什么就不能“养我”呢?从懒思想向脏文化、脏乱差的处境进发,低级趣味侵浊不断,总希望别人的东西都是我的,发展到别人只要能施舍我一点也相当满足,一时之兴趣落潮以后又回到自己的窝馕现象。

财富与思想相辅相承,财富贫穷望梅止渴越来越渴,思想贫穷不能脱出原有思维只会把脏文化过早结束自己应享有的生命力。

财富条件丰厚不能缺少思想条件丰厚,思想条件丰厚也不能缺少财富条件丰厚。

双输双赢是不同的两个方向,财富思想是两驾齐驱的马车。财富贫穷和思想贫穷值不得过份研析,财富丰足、思想丰足才值得我们再发现再发展,当到月球、火星上旅游又回到地球,那“两个”富的美好世界和“仙界”就不是梦。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