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明珠——西来古镇

03u百科知识网

在成都平原的西南边缘,蒲江县境内,隐匿着一颗鲜为人知的川西明珠——西来古镇,这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宛如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卷,静静地躺在时光的长河中,等待着有心人的翻阅与品味。

悠久的历史渊源

西来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它便是临溪县的县治所在地,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古镇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与宁静,北朝西魏时,这里便有了“临溪县”的建制,县名以临溪河命名,这条河流也因此成为了古镇的母亲河,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明洪武六年,蒲江县重新设置,临溪镇被划入其管辖,从此,西来古镇开始了新的篇章。

西来”之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从天上看,整个镇的民宅布局恰似一个“西”字,另一种更为流传的说法是,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的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上游张魁场关帝庙内的木刻关帝神像冲到了临溪场西林寺的产田里,西林寺的住持静慈和尚捐出庙产田,在神像搁浅处新修了关帝庙,由于一般的庙门都为南北向,唯有西来的关帝庙门向西开,有不忘关帝从西而来的意思,后来,蒲江县县令李绅文觉得临溪场的名字容易混淆,因关帝爷从西而来,借用佛教教义中“佛法西来”的典故,将临溪场改为西来场,这便是“先有关帝庙,后有西来场”的来历。

独特的建筑风貌

走进西来古镇,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青石板路、木质结构的古街年代,古镇的老街全长近1200米,宽约7米,由簸箕街、烟巷子、水巷子等多条小巷纵横交错构成,街道两旁,是一栋栋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它们多为木质结构,青瓦覆顶,雕梁画栋,充满了古朴的韵味,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古镇中心的文峰塔矗立在老街中心院坝上,这座清代建造的塔高约20米,分为三层外加宝顶,每一层都是飞檐走角,塔身四周装饰着古典戏曲雕塑,并配有用九曲篆文书写的诗文,世间少有,文峰塔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品,更是古镇文化的象征。

丰富的文化遗产

除了建筑艺术,西来古镇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之一,曾经商贾云集,繁华一时,古镇上的戏台,据说是钱姓和刘姓两家人共同修建的,时常二台对唱,各唱各调,各吹各号,热闹非凡,如今,虽然岁月流转,但戏台依旧保留着往日的风采,成为了古镇文化的活化石。

古镇上的船棺遗址也是一大亮点,在一间屋子里,陈列着一具巨大的船棺,据说有3000多年的历史,船棺长6.8米,直径1.5米,由一株树龄超过1000年的楠木凿制而成,这是古蜀国上层社会最流行的丧葬礼俗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古代巴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迷人的自然风光

西来古镇的自然风光同样迷人,清澈的临溪河穿镇而过,河水终年不息,碧波荡漾,河边的古榕树遮天蔽日,枝叶繁茂,为古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这些古榕树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古镇历史的见证者,它们与古镇的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淳朴的民俗风情

走在古镇的街头巷尾,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们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和习俗,如编织竹篮、制作豆腐等,每逢节日或庆典之时,古镇还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龙、舞狮、唱大戏等,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

结语

西来古镇,这座川西明珠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丰富的文化、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而闻名遐迩,它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让人心灵得以休憩的港湾,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祥和;在这里,你可以聆听历史的声音,品味文化的醇香;在这里,你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喧嚣,找回内心的平静与纯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