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成都植物园: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之地
成都市植物园(成都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和新都区三河街道交界处,占地面积42公顷,这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成都市环保教育基地,更是自然与文化交融的典范。
历史沿革与发展
成都植物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成都天回山林场的基础上改建为成都市植物园,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随后在1987年与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2019年,成都市植物园加挂了“市公园城市植物科学研究院”的牌子,进一步明确了其在科研和科普教育方面的功能。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成都植物园已成为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内现保存植物2000余种,其中不乏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如银杉、珙桐、金钱松等130多种,这些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体验。
植物资源与景观
成都植物园共设8个专类植物区和10多个植物专类园,如芙蓉园、樱花园、茶花园、腊梅园、木兰园、海棠园、梨花园、桂花园、梅园、欧式疏林大草坪等,这些园区各具特色,四季花开不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特别是芙蓉研究,成都植物园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园内的荚蒾属植物资源收集也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外,成都植物园还注重景观的营造,园区内树木参天,浓荫蔽日,百花争艳,百鸟翔集,湖池清澈,曲径通幽,空气清新,环境雅致,无论是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小径上,还是坐在湖边享受宁静的时光,都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科普教育与社会责任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成都植物园始终将科普教育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园区内设有成都市青少年植物科普馆、沙生植物馆等科普设施,为公众提供了解植物知识、亲近自然的平台。
近年来,成都植物园依托丰富的植物资源,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特色科普教育体系,每年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上百场次,接待游客量逐年递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提高了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成都植物园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园建立了友好关系,共同推动全球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园区还注重科研工作的开展,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成都市植物园以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优美的景观环境以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成为了自然与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未来,随着更多的科研和建设投入,相信成都植物园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