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历史沿革
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的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标志着其起点,随着历史的演进,它经历了多次更名和转型,从最初的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最终在2022年7月11日,正式更名为华南国家植物园。
园区布局
华南国家植物园拥有广州园区和肇庆鼎湖山园区两个主要部分,广州园区包括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和科学研究区,占地面积333公顷,这里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以及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和珍稀植物保育中心等重要景点,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占地约1133公顷,是集科研、科普、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华南国家植物园以其丰富的植物资源而闻名遐迩,截至2024年7月,该园迁地保育的活植物达到42057种,分类群数量为18856个,物种数达到12204种,品种数更是高达6652个,这些植物分属于302科和2916属,展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极致魅力,其中不乏中国本土植物7279种、广东本土植物3679种、中国特有种1733种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4种,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国家植物园还成功实现了36种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景点
1、龙洞琪林:作为“羊城八景”之一,龙洞琪林以其自然和谐的景观而著称,这里四季碧绿的棕榈植物与四季分明的落羽杉、水松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热带与温带风光的完美融合。
2、温室群景区:这是亚洲最大的植物景观温室群,占地75000平方米,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卉,展示了全球植物生态类型,是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休闲旅游的理想场所。
3、山茶园:始建于1996年的山茶园占地约60亩,收集了山茶属植物300多种,每年秋冬季节,这里都会举办山茶展,展示各种珍稀山茶品种,成为市民和游客赏花观景的好去处。
4、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中科院唯一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生态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的理想基地。
5、蒲岗自然教育径:以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题建立的自然教育径,是国内首个集游览观光、科普教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自然教育路径,这里通过模拟原始生态村落、设置历史文化展馆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
华南国家植物园还有名人植树区、蕨类阴生植物区、园林树木区、凤梨园、药用植物园、兰园、苏铁园等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科研与保护
华南国家植物园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植物园,更是一个科研机构,它依托强大的科研力量,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和成果,该园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保护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例如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策略、开展野外回归试验等。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将继续秉承“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理念,致力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通过不断加强科研创新、提升科普教育水平、拓展国际合作领域等方面的努力,力争将华南国家植物园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也期待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能够走进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