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面临能源危机与环境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新能源,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未来能源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

氢能以其独特的优势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从能量密度来看,氢的热值高达 142,351 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 3 倍,酒精的 3.9 倍,焦炭的 4.5 倍,这意味着在相同质量下,氢能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其燃烧产物仅为水,真正实现了零碳排放,对于缓解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且资源丰富,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 9000 倍,这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源泉。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在制氢环节,目前较为成熟的制氢方式包括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工业副产制氢以及电解水制氢,但传统的化石能源重整制氢和工业副产制氢方法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而新兴的电解水制氢虽具有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优点,但由于技术限制,制绿氢成本较高,距离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储氢方面,氢气易燃、易爆且活跃性高,容易引发“氢脆”现象,对储运装置的材料要求极高,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各有优缺点,例如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相对成熟但需耐高压容器,低温液态储氢储存容器体积小但需保持低温绝热真空,吸附储氢和化学储氢则分别在吸附剂性能和化合物分解条件上存在挑战。
尽管存在困难,但各国仍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中国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就开始了对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的生产、H₂/O₂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工作,近年来更是将氢能技术列入《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5 年远景规划(能源领域)》,并在 2021 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了氢能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的重要地位,美国 2020 年发布的《Hydrogen Program Plan》致力于进行氢能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示范部署,欧盟也在 2020 年公布了《A hydrogen strategy for a climate neutral Europe》,制定了详细的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设备安装目标,这些举措充分彰显了全球对氢能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与坚定信心。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创新突破,氢能有望在更多领域大放异彩,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车辆将成为主流之一,实现长续航里程和快速加氢,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在分布式发电与储能领域,氢能可有效弥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工业生产中,氢能也将逐步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助力钢铁、化工等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能这颗未来能源的璀璨之星必将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