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产后乳房胀痛的成因
1、激素变化
- 孕期和产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在怀孕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促使乳腺导管和腺泡发育,为分泌乳汁做准备,分娩后,催乳素大量分泌,刺激乳汁产生,而此时,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乳腺组织对激素变化的适应性调整过程中,可能导致乳房胀痛。
- 举例来说,就像一场接力赛,孕期激素负责乳腺的建设,产后激素负责启动产奶机制,但交接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小混乱,使得乳房出现胀痛不适。
2、乳汁分泌与排出失衡
- 产后初期,乳汁开始分泌,但如果宝宝吸吮不及时或不充分,乳汁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乳房内积聚,乳房内的乳汁积聚会使得乳房内压力增加,从而引起胀痛。
- 有些妈妈可能因为宝宝含接乳头姿势不对,导致乳汁不能完全吸出;或者宝宝睡眠时间长,吃奶频率低,也会使乳汁堆积。
3、淋巴和血液循环不畅
- 怀孕和分娩可能会对胸部的淋巴和血管造成一定的压迫,影响淋巴液回流和血液循环,当血液和淋巴循环受阻时,乳房可能会出现肿胀和疼痛。
- 这就好比一条原本通畅的河流,因为外部因素被部分堵塞,水流不畅,周围的土地(乳房组织)就会出现问题。
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要点
(一)正确的哺乳姿势
1、摇篮式
- 妈妈用一只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他的腹部紧贴住妈妈的身体,另一只手放在乳房下呈“C”字形托起乳房,这种姿势有利于宝宝充分含接乳头和乳晕,能有效吸出乳汁,防止乳汁积聚。
- 妈妈可以将宝宝轻轻抱在怀里,让宝宝的嘴巴正对着乳头,下巴紧贴乳房,这样能确保宝宝在吸吮时有效挤压乳晕下方的乳窦,促进乳汁排出。
2、侧卧式
- 妈妈和宝宝侧卧在床上,妈妈的一只手臂弯曲,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里,另一只手臂抬起宝宝的臀部,使宝宝的嘴与妈妈的乳头在同一水平线上,这种姿势适合剖宫产术后的妈妈,能让妈妈在较为舒适的情况下哺乳。
- 妈妈在产后身体较虚弱,尤其是侧切或剖宫产伤口疼痛时,侧卧式哺乳可以减少身体的不适,同时也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吸吮乳汁。
(二)频繁哺乳与正确挤奶
1、频繁哺乳
- 产后早期,宝宝吸吮是最有效的促进乳汁排出和缓解乳房胀痛的方法,建议妈妈们每 2 - 3 小时喂一次奶,尤其是在最初几天,不要让宝宝长时间不吃奶,宝宝频繁的吸吮可以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形成良性的供需循环。
- 有些新手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总是想攒多一点奶再喂,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乳汁的分泌和乳房健康。
2、正确挤奶
- 如果宝宝不能将乳汁完全吸出,妈妈可以使用手动或电动吸奶器来挤奶,在使用吸奶器时,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调整合适的吸力和频率,先从较弱的吸力开始,逐渐增加,模仿宝宝的吸吮节奏。
- 电动吸奶器有不同的模式和强度设置,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合适的档位,在挤奶前后要清洁乳头,防止感染。
产后乳房胀痛的缓解方法
(一)热敷与冷敷
1、热敷
- 在哺乳前,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乳房上,温度以感觉温暖舒适为宜,热敷时间一般为 5 - 10 分钟,热敷可以使乳腺管扩张,有利于乳汁的流出,缓解乳房胀痛。
- 妈妈可以准备一条干净的毛巾,用温水浸湿后拧干,稍微加热后敷在乳房上,然后轻轻按摩乳房,再进行哺乳。
2、冷敷
- 如果在哺乳后乳房仍然胀痛明显,可以在 24 小时后进行冷敷,用冷毛巾或卷心菜叶冷敷乳房,每次 15 - 20 分钟,冷敷可以减轻乳房的充血和水肿,起到止痛的作用。
- 将卷心菜叶洗净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敷在乳房上,冷敷后可以感觉到乳房的胀痛有所减轻。
(二)轻柔按摩
1、按摩手法
- 妈妈可以用双手从乳房的四周向乳头方向轻轻按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乳腺组织,可以从乳房的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 - 5 次。
- 在哺乳前或哺乳后,妈妈可以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乳房,感觉有硬块的地方可以多按摩几下,帮助疏通乳腺管。
2、注意事项
- 按摩时要确保手指和手掌干净卫生,最好先洗手并修剪指甲,如果乳房有红肿、发热等炎症迹象,不要随意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 有些妈妈可能看到按摩教程后就盲目按摩,但如果自己本身有乳头皲裂等问题,手上的细菌可能会通过乳头进入乳腺,引发乳腺炎。
(三)饮食与休息
1、合理饮食
- 产后饮食要保持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鸡肉、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乳汁分泌过多或过稠,加重乳房胀痛。
- 妈妈可以多喝一些鲫鱼汤、猪蹄汤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来促进乳汁分泌,但也要注意适量,要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2、充足休息
- 产后妈妈身体虚弱,充足的休息对于身体恢复和缓解乳房胀痛非常重要,尽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哺乳时间和休息时间,疲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平衡,不利于乳汁的正常分泌和乳房健康。
- 妈妈可以和家人商量好分工,在宝宝睡觉的时候自己也一起休息,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