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经历了艰辛而又幸福的分娩过程后,新妈妈们的身体如同历经了一场“大考”,正处于极为关键的恢复期,产后护理与复查,就如同精心呵护新生花朵的园丁,是确保新妈妈身体尽快康复、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后护理:身心双重呵护
(一)身体护理
1、伤口护理
- 顺产侧切伤口:分娩时若经历会阴侧切,产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大小便后从身体前方向后擦拭,避免感染,勤换卫生用品,选择透气性好的产妇专用内裤,若有红肿、疼痛加剧或分泌物异常等状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若发现伤口有异味、化脓等迹象,可能是感染的信号,需立即就医处理。
- 剖宫产伤口: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需严格保护,术后短时间内避免沾水,按照医护人员指导的方法定期换药,在未拆线前,尽量减少腹部用力动作,如咳嗽、大笑时要用手轻压腹部,防止伤口裂开,一般术后 5 - 7 天可拆线,但具体时间因个人体质和恢复情况而异,若伤口出现渗液、出血增多或持续疼痛等情况,要立刻复诊,排查是否有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
2、子宫护理
- 子宫在产后需逐渐恢复至孕前大小和状态,产后最初几天,可通过按摩子宫底来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方法是用手掌轻轻按摩下腹部,以子宫底部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次 5 - 10 分钟,每日数次,直至子宫收缩变硬且不再疼痛为止,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颜色、量和气味,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由红变白,量逐渐减少,若恶露颜色鲜红、量增多且伴有异味或腹痛,可能是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感染的迹象,需及时就医诊治。
3、乳房护理
- 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乳房护理至关重要,产后尽早让宝宝吸吮乳头,可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每次哺乳前先用温水清洗乳头和乳晕,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而不仅仅是乳头,这样可有效防止乳头皲裂,哺乳后如有剩余乳汁,应及时挤出或使用吸奶器吸出,以防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炎,若出现乳头皲裂,可在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头上,自然晾干,也可遵医嘱使用乳头保护霜等药物辅助治疗,当乳房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可能已患上乳腺炎,需及时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影响哺乳。
(二)饮食护理
产后饮食应遵循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原则,以满足新妈妈身体恢复和哺乳的需求。
1、产后初期(产后 1 - 2 周)
- 饮食宜清淡,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小米粥、蔬菜汤、蛋花汤等,利于消化吸收,此时身体较为虚弱,不宜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产后前几天可多喝猪蹄汤、鲫鱼汤等富含蛋白质的汤类,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乳汁分泌,但要注意撇去浮油后再食用,防止脂肪摄入过多引起胃肠不适。
2、产后中期(产后 2 - 4 周)
- 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可适当增加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禽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组织细胞的重要原料,维生素 C 可促进伤口愈合和铁的吸收,钙则有助于骨骼健康和新妈妈自身的营养需求以及通过乳汁为宝宝提供充足的钙源,每天可摄入适量的牛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搭配富含维生素 D 的鱼类或晒太阳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3、哺乳期间
- 整个哺乳期都应注意饮食对乳汁质量的影响,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花生等(若宝宝有过敏史),要确保水分摄入充足,每天至少喝 2000 毫升的水或其他液体,以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可适当饮用一些具有催乳作用的茶饮,如丝瓜络茶、通草猪蹄汤等,但在使用中药材催乳时应谨慎,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因个体差异导致不良反应。
(三)心理护理
产后新妈妈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角色的转变以及身体的不适等因素,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产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家人尤其是丈夫应给予新妈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1、倾听与陪伴
- 鼓励新妈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都要耐心倾听,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陪伴新妈妈,一起聊天、散步或做她喜欢的事情,在宝宝午睡期间,夫妻可以一起坐在阳台上享受阳光,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这有助于缓解新妈妈的心理压力。
2、分担家务与照顾宝宝
- 家人要主动分担家务劳动,让新妈妈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恢复身体,在照顾宝宝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学习换尿布、喂奶瓶等基本技能,减轻新妈妈的育儿负担,爸爸可以在晚上帮忙给宝宝洗澡、换纸尿裤,让新妈妈能睡个好觉,这对于新妈妈的心理调适非常重要。
3、关注心理状态
- 密切观察新妈妈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若发现新妈妈长期情绪低落、兴趣丧失、食欲不振或睡眠不佳等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可能存在产后抑郁的风险,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早期干预和治疗对于产后抑郁的康复至关重要,可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产后复查:健康保障的关键步骤
(一)复查时间与项目
1、产后 42 天复查
-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次产后复查,检查项目通常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盆底功能筛查等。
- 全身检查:测量血压、体重、身高、心肺听诊等,了解新妈妈的一般健康状况,评估体重恢复是否合理,若体重恢复过快或过慢,都需要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若体重下降过多可能影响乳汁分泌和身体恢复;体重增加过多则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 妇科检查:主要检查会阴伤口或剖宫产伤口的愈合情况、阴道和宫颈的恢复状况等,通过妇科检查可及时发现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若发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可能是阴道炎的表现,需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原体类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 血常规和尿常规:了解新妈妈是否有贫血、感染等情况,产后贫血较为常见,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准确判断贫血程度并及时补充铁剂等营养物质,尿常规则可检测泌尿系统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 盆底功能筛查:妊娠和分娩过程可能会对盆底肌肉造成损伤,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筛查可评估盆底肌肉的张力和收缩能力,对于发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新妈妈,可通过盆底康复训练来改善症状,一般建议有盆底功能异常的新妈妈进行为期 8 - 10 周的康复训练,每周 2 - 3 次,在家中也可配合凯格尔运动进行锻炼。
2、其他复查项目(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 血糖和血脂检查:对于孕期有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疾病的新妈妈,产后可能需要复查血糖和血脂水平,以监测疾病的恢复情况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若血糖仍偏高,可能需要考虑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血脂异常则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 甲状腺功能检查:部分新妈妈在孕期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产后也应复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乳汁分泌,若发现问题需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调理。
(二)复查注意事项
1、提前预约
- 由于产后复查的人数较多,为了避免长时间等待,新妈妈们应提前联系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预约挂号,可以选择在非高峰期前往复查,如上午早点或下午晚点,这样可以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
2、携带相关资料
- 复查时务必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以及孕期和分娩的相关病历资料,如产检报告、住院病历等,这些资料对于医生全面了解新妈妈的健康状况和病史非常重要,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若孕期有高血压病史,医生可根据产检报告中的血压记录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产后高血压的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3、注意个人卫生
- 复查当天要保持个人卫生,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便于检查身体的各部位,在妇科检查前不要有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使用阴道栓剂等行为,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若在复查过程中需要进行 B 超检查等特殊检查项目,要遵守检查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如憋尿等准备工作。
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