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营养流失:原因、影响与应对策略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食物营养流失的原因
  2. 食物营养流失的影响
  3. 应对食物营养流失的策略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关注食物所蕴含的营养成分,食物营养流失却是一个常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进而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物营养流失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如何减少营养流失,保障自身营养需求。

食物营养流失的原因

(一)烹饪方式不当

1、高温烹饪

- 油炸是常见的烹饪方式之一,如炸鸡、薯条等,在高温油炸过程中,食物中的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等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会遭到严重破坏,维生素 B1 在油炸温度下极易分解,导致其在食物中的含量大幅下降。

- 长时间高温烘烤也类似,像烤面包、烤肉等,当温度过高且时间过长时,不仅会使表面的营养成分流失,还可能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明具有潜在的致癌性,虽然对人体的确切危害尚未完全明确,但仍需引起重视。

2、过度蒸煮

- 蔬菜过度蒸煮是营养流失的一个典型例子,许多家庭为了追求软烂的口感,会将蔬菜长时间蒸煮,菠菜中的叶酸在长时间蒸煮后,其损失率可达 50% - 70%,这是因为叶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长时间的加热和与水的接触使其大量溶解在水中,而这部分含有叶酸的水往往会被倒掉,从而导致叶酸的严重流失。

- 一些豆类在过度蒸煮时,也会使其中的蛋白质变性过度,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豆类中的一些矿物质,如钾、镁等,也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有所减少。

(二)储存条件不佳

1、温度不适宜

- 许多食物在储存时对温度有严格要求,蔬菜和水果在常温下放置过久,会因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加速变质,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以苹果为例,在常温下放置一周后,其维生素 C 的含量可能会下降 30% - 50%,而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维生素 C 的损失,延长保鲜期。

- 肉类食品若未妥善冷藏或冷冻,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这些微生物会分解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不仅产生异味和毒素,还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鲜肉在常温下放置数小时后,细菌就会迅速繁殖,使肉质变质,蛋白质被分解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组胺等。

2、湿度问题

- 高湿度环境容易导致食物受潮发霉,尤其是谷物、坚果等干货类食物,大米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放一段时间后,容易发霉变质,发霉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同时也会破坏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如 B 族维生素等。

- 低湿度环境则会使一些食物失水干缩,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暴露过久,会逐渐失去水分,变得干硬,其口感变差的同时,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会有所减少。

(三)加工过程精细

1、谷物加工

- 现代谷物加工越来越精细,如精米、精面等,在加工过程中,谷物的外层组织(如谷皮、糊粉层等)被大量去除,而这些外层组织中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 B 族、矿物质(如铁、锌等)等重要营养成分,糙米经过精加工成为白米后,其膳食纤维含量减少了约 90%,维生素 B1 含量减少了约 80%,长期食用精制谷物,容易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发便秘等肠道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2、水果加工

- 水果罐头和果汁饮料的生产也会造成营养流失,在制作水果罐头时,为了延长保质期,通常会进行高温杀菌处理,这会使水果中的部分维生素 C 受到破坏,而且,为了保持水果的色泽和口感,可能会添加一些糖分和其他添加剂,进一步降低了水果的营养价值,果汁饮料在榨汁过程中,会去除水果中的果肉纤维,只保留了部分汁液,这使得果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极低,而膳食纤维对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食物营养流失的影响

(一)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1、免疫力下降

-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当食物营养流失导致这些营养素缺乏时,人体的免疫力会受到影响,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 C,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感染各种疾病,且伤口愈合速度减慢,锌元素对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维持也非常重要,缺锌会使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增加患病的几率。

2、慢性疾病风险增加

- 食物营养流失引发的营养不良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使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长期食用精制谷物和高糖食物,缺乏足够的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摄入,会导致血糖、血脂异常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针对儿童和青少年)

1、体格发育受限

-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高,如果食物营养流失严重,不能满足其身体生长所需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的供应,会导致体格发育迟缓,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影响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生长,使儿童身高增长缓慢、体重偏低,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钙摄入不足会引起佝偻病、鸡胸、漏斗胸等骨骼畸形问题。

2、智力发育受阻

- 脂肪酸(如 DHA、EPA 等)、碘、铁等营养素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至关重要,DHA 是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的重要成分,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坚果等食物,如果这些食物在烹饪或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严重,导致儿童 DHA 摄入不足,会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表现为学习能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大脑发育的调控,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智力低下、反应迟钝等现象,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使大脑缺氧,从而影响儿童的注意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

应对食物营养流失的策略

(一)优化烹饪方式

1、低温烹饪

- 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等低温烹饪方式,尽量减少高温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破坏,清蒸鱼可以较好地保留鱼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而且口感鲜美,凉拌蔬菜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 C、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和纤维素,在烹饪过程中,应控制好火候和时间,避免过度烹饪。

2、合理搭配食材

- 根据不同食材的营养特点进行搭配烹饪,可以提高食物的整体营养价值,将豆类与谷物搭配食用,豆类中的赖氨酸可以弥补谷物中赖氨酸的不足,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豆类中的脂肪和维生素也可以增加菜肴的营养多样性,再如,在炒菜时加入一些蒜、姜等调味料,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风味,还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二)改善储存条件

1、控制温度和湿度

- 根据不同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温度和湿度,对于蔬菜水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阴凉通风处保存,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保持在 0 - 4℃,可以有效延缓蔬菜水果的新陈代谢速度,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对于肉类食品,应尽快放入冰箱冷冻室保存,冷冻温度一般在 - 18℃以下,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酶的活性,保持肉类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在储存干货类食物时,要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通风,防止受潮发霉,可以使用密封容器或食品级干燥剂来吸收多余的水分,确保食物处于良好的储存状态。

2、注意储存时间

- 食物都有其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应尽量在规定时间内食用完毕,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食物,以免长时间储存导致营养流失和变质,对于已经开封的食物,要密封好并尽快食用,开封后的食用油容易被氧化酸败,应在短期内用完;开封后的牛奶应尽快饮用完,避免长时间放置滋生细菌和导致营养成分的变化。

(三)选择合理的加工食品

1、优先选择全谷物和粗加工食品

- 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和粗粮(如玉米、红薯、土豆等)的摄入比例,减少精制谷物的食用量,全谷物和粗粮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提供持久的能量,在选择面包时,可优先选择全麦面包而不是白面包;在选择面条时,可选择全麦面条或荞麦面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