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伤口感染预防全攻略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了解伤口类型及特点
  2. 日常清洁要点
  3. 选择合适的衣物与用品
  4. 饮食与营养支持
  5. 注意休息与活动
  6. 密切观察伤口状况

产后护理对于新妈妈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尤其是伤口的护理与感染预防,从自然分娩的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到剖宫产的腹部切口,无一不需要精心呵护,以促进愈合、降低感染风险,确保产妇能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以下是一份详实有效的产后伤口感染预防指南。

了解伤口类型及特点

1、自然分娩伤口:包括会阴侧切伤口和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是在分娩过程中为避免严重会阴撕裂而进行的切开术,通常位于会阴左侧,呈斜向切口,会阴裂伤则分为不同程度的撕裂,从轻度表皮撕裂到严重的肌肉、肌腱乃至肛门括约肌撕裂不等,这些伤口靠近肛门和尿道,容易被尿液、粪便污染,且产后恶露排出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2、剖宫产伤口:为腹部横切口,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 2 - 3 横指处,该伤口较深,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可能)及子宫壁各层,由于腹腔与外界相通时间较长,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腹胀、咳嗽等,导致腹压增加,影响伤口愈合,且手术切口较大,一旦感染,处理相对复杂,恢复周期延长。

日常清洁要点

1、自然分娩伤口:产后每次如厕后,用温水从前向后冲洗会阴部,避免污水倒流至阴道及伤口处,清洗时可使用柔软的毛巾或卫生湿巾轻轻擦拭,但要注意选择无酒精、无香料的湿巾,防止刺激伤口,每天可用 0.0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1 - 2 次,每次 15 - 20 分钟,能有效杀菌消毒、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坐浴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会阴,保持伤口干燥。

2、剖宫产伤口:术后在伤口未拆线前,要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医护人员会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浸湿敷料,应及时告知医生更换,拆线后 2 - 3 天内,可用温水擦拭伤口周围皮肤,避免用力揉搓伤口本身,之后可淋浴,但不要盆浴,淋浴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及周边皮肤,动作轻柔,从伤口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确保全面覆盖又避免来回摩擦加重伤口损伤。

选择合适的衣物与用品

1、内裤:自然分娩后应选择宽松、纯棉材质的内裤,透气性好,能减少对会阴伤口的摩擦与压迫,利于空气流通,降低感染风险,内裤要勤换洗,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换下的内裤用开水烫煮或在阳光下暴晒消毒。

2、卫生巾: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巾,产后初期恶露量多,要使用加厚型、吸收能力强的产品,并及时更换,每 2 - 3 小时更换一次,以防细菌滋生,随着恶露量逐渐减少,可适当调整卫生巾型号。

3、收腹带:剖宫产产妇可在术后遵医嘱使用收腹带,帮助固定伤口、减轻腹部压力、缓解疼痛,同时有助于子宫收缩复旧,但要选择弹性适中、透气性好的收腹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且每天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8 - 12 小时为宜,用餐及睡眠时可取下。

饮食与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产后身体修复需要充足蛋白质,多吃鱼肉、鸡肉、牛肉、蛋类、豆类及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伤口胶原蛋白合成,增强免疫力,促进愈合,每天可保证一杯牛奶、一个鸡蛋、适量瘦肉或鱼虾。

2、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 及锌等营养素的食物不可或缺,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形成;维生素 E 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锌参与身体免疫调节与组织修复,新鲜蔬果如橙子、柠檬、草莓、西兰花、菠菜等是维生素 C 的良好来源;坚果、种子、全谷物富含锌元素;植物油中含丰富维生素 E。

3、水分摄入:多喝水或汤类食物,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利于新陈代谢废物排出,预防便秘,间接减少因用力排便对伤口产生的不良影响,可喝蔬菜汤、鸡汤、鱼汤等营养丰富的汤汁,但要避免油腻浮油。

注意休息与活动

1、充足睡眠:产后身体虚弱,充足的睡眠是恢复的关键,新生儿每隔 2 - 3 小时需喂奶一次,产妇应抓住间隙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每天累计 7 - 8 小时甚至更多睡眠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精力修复伤口、抵御感染。

2、适度活动:自然分娩产妇产后 6 - 12 小时内即可在床上翻身、抬腿等轻微活动下肢;产后 24 小时后可在室内缓慢走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恶露排出与子宫恢复,但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超过 30 分钟,剖宫产产妇术后麻醉消退后可在床上翻身,尽早活动双下肢,预防血栓形成;术后 2 - 3 天在家人协助下下床活动,同样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先床边站立、短距离行走,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与时长,活动时用收腹带保护伤口,防止牵拉。

密切观察伤口状况

1、红肿热痛监测:每日仔细观察伤口有无发红、肿胀、发热及疼痛加剧现象,正常情况下,伤口会有轻微红肿,但疼痛应在可忍受范围内且逐渐减轻;若出现明显红肿、皮温升高(触摸比周围皮肤温度高)、剧烈疼痛或跳痛,可能是感染迹象。

2、分泌物观察:留意伤口是否有异常分泌物,自然分娩伤口初期可能有少量血性恶露沾染,后期多为淡黄色浆液性恶露;剖宫产伤口渗液早期为淡红色血性液体,后期逐渐减少变为透明或淡黄色液体,若发现伤口渗出脓性分泌物、异味或有黄绿色恶露持续不净,提示感染可能极大,应立即就医。

3、体温监测:产后定期测量体温,正常体温在 36 - 37℃,若体温持续超过 38℃,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外,很可能是伤口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需尽快到医院检查处理。

产后伤口感染预防贯穿于产后护理的各个环节,从日常清洁、衣物选择、饮食营养到休息活动、伤口监测等方面都需要产妇及家人高度重视、细致落实,一旦发现伤口异常,切勿自行处理,务必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保障产妇身体健康,助力其顺利康复,开启幸福育儿生活新篇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