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与推拿:呵护新妈妈的身心康复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产后护理的重要性
  2. 产后护理的主要内容
  3. 产后推拿的作用与方法

产后护理的重要性

分娩对于女性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身体和心理挑战,产后护理对于新妈妈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在经历了怀孕和分娩的漫长过程后,新妈妈的身体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需要精心的照料和调养,良好的产后护理不仅有助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恢复,还能预防各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新妈妈的心理状态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身体恢复方面

1、生殖系统恢复

分娩过程中,子宫经历了剧烈的收缩和扩张,产后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到孕前状态,子宫在产后 6 周左右可基本恢复到正常大小,在这段时间内,新妈妈可能会出现恶露排出的情况,这是子宫内膜脱落后的血液、坏死组织等经阴道排出的过程,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 4 - 6 周,总量约 250 - 500ml,如果恶露持续时间过长、量过多或伴有异味,可能是子宫复旧不良或宫腔感染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宫颈在分娩时也会有所扩张,产后宫颈外口呈袖口状,产后 4 周左右可恢复到未孕状态。

2、盆底肌肉恢复

怀孕和分娩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阴道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肉产生挤压和拉伸,盆底肌肉受损可能导致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据统计,约有 30% - 40%的新妈妈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降低盆底疾病的发生率。

3、乳腺恢复

产后母乳喂养是大多数新妈妈的选择,而乳腺的正常功能对于母乳喂养至关重要,分娩后,乳腺开始分泌乳汁,一般在产后 2 - 3 天乳房会有胀痛感,这是泌乳二期的生理现象,如果乳汁排出不畅,可能会导致乳腺管堵塞,进而引发乳腺炎,产后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按需哺乳,保持乳腺管通畅,以促进乳腺的正常恢复和乳汁的正常分泌。

(二)心理健康方面

产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急剧变化,雌激素和孕激素迅速下降,这可能会影响新妈妈的情绪状态,使其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据研究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 10% - 20%,产后家人的陪伴和支持、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等都对新妈妈的心理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产后护理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护理

1、休息与活动

产后新妈妈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但也不宜长时间卧床,应尽早适当下床活动,顺产的新妈妈一般在产后 6 - 12 小时就可以在床上翻身,产后 24 小时可下床进行简单的室内活动;剖宫产的新妈妈则需要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恶露排出和胃肠蠕动,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调养

产后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易消化,以满足新妈妈自身康复和哺乳的需求,饮食原则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的食物为主,产后初期,由于新妈妈的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不适,可多吃一些流食或半流食,如小米粥、蔬菜汤等,随着身体逐渐恢复,可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蛋类、豆类等)、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玉米等)、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矿物质(如钙、铁、锌等),每天可摄入蛋白质 80 - 100g、碳水化合物 300 - 400g、脂肪适量(占总热量的 20% - 30%)、维生素 C 100mg 左右、钙 1000 - 1200mg 等。

3、个人卫生

产后新妈妈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至少 2 次,勤换卫生巾或内裤,选择透气性好、棉质的内裤和卫生巾,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卫生用品,以防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如果有侧切伤口或撕裂伤,应按照医护人员指导的方法进行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一般情况下,会阴侧切伤口在产后 3 - 5 天可愈合,II 度撕裂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愈合,期间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产后新妈妈还可以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温水淋浴或擦浴,但要注意水温适宜(约 40 - 42°C),避免盆浴,以防污水进入宫腔引起感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 10 - 15 分钟左右,洗完后要及时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着凉。

(二)身体检查与康复

1、产后访视

产后访视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医护人员会在新妈妈出院后 3 天内对其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了解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喂养情况、休息情况等,并对新妈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检查子宫复旧情况、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恶露情况等,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和建议,在产后 14 天和 28 天还会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访视,进一步了解母婴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产后康复训练

除了上述提到的盆底肌肉锻炼外,新妈妈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其他产后康复训练,如腹直肌分离修复训练、骨盆矫正训练等,腹直肌分离是指腹壁肌肉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过度拉伸而导致腹白线分离的现象,约有 60% - 70%的产后女性会出现腹直肌分离,轻度腹直肌分离可通过腹式呼吸、仰卧屈膝收腹等简单动作进行自我修复;中重度腹直肌分离可能需要借助专业的康复设备或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骨盆矫正训练则有助于改善因怀孕和分娩导致的骨盆移位或变形问题,增强骨盆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常见的训练方法包括凯格尔运动、骨盆操等,凯格尔运动主要是通过重复缩放部分的骨盆肌肉(耻骨尾骨肌)来进行锻炼,每次收缩持续 3 - 5 秒,然后放松 3 - 5 秒,重复进行 10 - 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3 - 4 组,这种运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不受场地限制,且不会对新妈妈的身体造成额外负担。

产后推拿的作用与方法

(一)作用

产后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新妈妈身体的特定部位进行按摩和推拿,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身体康复的作用。

1、缓解身体疲劳

推拿可以放松肌肉紧张,减轻肌肉酸痛和疲劳感,分娩过程中,新妈妈的身体肌肉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尤其是背部、腰部和臀部肌肉,通过推拿这些部位的肌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使肌肉得到放松和休息。

2、促进恶露排出

推拿腹部和腰部的相关穴位,如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八髎穴等,可以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关元穴位于肚脐下三寸处,气海穴位于肚脐下一寸半处,按摩这些穴位时,可采用轻柔的按揉或推法,每个穴位按摩时间约 3 - 5 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八髎穴位于骶椎旁两侧,用双手掌根从上向下推擦至发热,可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

3、调节心理状态

推拿过程中,身体的放松和舒适感可以传递给神经系统,使新妈妈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心情更加愉悦,推拿师与新妈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有助于新妈妈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二)方法

1、头部推拿

让新妈妈取舒适的仰卧位,推拿师站在其头侧,先用双手拇指从印堂穴(两眉之间中点)交替向上推至神庭穴(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处),约推 30 - 50 次;然后用拇指指腹按揉太阳穴(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处),每个穴位按揉 1 - 2 分钟;最后用双手十指梳理头皮,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梳理 3 - 5 分钟。

2、背部推拿

新妈妈俯卧位,全身放松,推拿师先用㨰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