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定义与分类
胆囊炎是指由胆结石、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炎症反应,根据起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胆囊炎通常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而慢性胆囊炎则症状较轻,但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症状表现
1、右上腹疼痛:这是胆囊炎最典型的症状之一,疼痛常突然发作,且可能放射至右肩或背部,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疼痛多在夜间加剧,且饱餐后容易诱发。
2、消化道问题: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由胆囊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消化功能下降所致。
3、发热与畏寒: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患者还可能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
4、黄疸: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黄染,尿液黄色加深,这通常是由于胆囊炎症累及胆道,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所致。
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胆道疾病史、是否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是否有服用可能导致胆囊结石形成的药物史等。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关注腹部的症状,胆囊触痛征是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炎的首选方法,可以观察到胆囊的大小、囊壁的厚度以及是否有结石存在,CT和MRI检查也能协助诊断,特别是在超声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对于症状不典型的病人,还可以使用99mTc-EHIDA进行检查。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止痛、抗感染和利胆等药物,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等则用于控制感染;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则有助于改善胆汁排泄情况。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造瘘术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预防措施
1、保持健康饮食: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油腻、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量。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品,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胆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胆囊问题。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已患有胆道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胆囊健康的疾病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以降低胆囊炎的发生风险。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专业治疗,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胆囊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