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当今社会,肝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而肝硬化作为其中的代表,更是以其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是乙肝大国,每年有大量病毒性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其他因素导致的肝硬化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现状令人担忧。
肝硬化的发病诱因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特征是肝脏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和结节所取代,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多种因素可引发肝硬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
1、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肝硬化,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我国较为普遍,慢性乙肝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病情持续发展,极易演变为肝硬化。
2、长期酗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有直接毒害作用,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坏死,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人群增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上升,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4、胆汁淤积:任何原因导致胆管梗阻,使胆汁排出不畅或中断,反流至肝内,皆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5、药物或化学毒物: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异烟肼等,以及长期反复接触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6、肝脏血液循环障碍:慢性右心心力衰竭、慢性窄缩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疾病,可引起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导致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进而发展为淤血性肝硬化。
7、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缺陷等原因,可导致铜、铁等代谢产物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结节性再生,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8、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导致肝脏持续损伤和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形成大量瘢痕组织,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同样会造成胆汁淤积、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最终引发肝硬化。
9、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其虫卵在肝脏内沉积,可诱发肝脏产生免疫反应和炎症,导致局部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从而发生血吸虫性肝硬化。
10、隐源性肝硬化:部分患者难以明确具体病因,可能与多种未知因素或复杂机制有关,被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多样,且轻重不一,主要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
(一)代偿期
1、全身症状:一般无特异性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表现,多呈间歇性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2、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肝区疼痛或肝脾肿大。
3、体征:肝脏可轻度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表现。
(二)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候群
- 全身症状:消瘦、乏力、皮肤干枯粗糙、面色黝黑灰暗(肝病面容)、不规则发热、夜盲等。
- 消化道症状: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厌食,进食后常感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对脂肪和蛋白质的耐受性差,食用油腻食物后易出现腹泻;可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
- 出血倾向及贫血:常出现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瘀点及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倾向,女性患者可出现月经过多,男性患者可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等表现。
- 内分泌紊乱: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乳房发育等表现;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症状。
- 低蛋白血症:表现为双下肢水肿、尿少、腹腔积液、肝源性胸水等。
2、门静脉高压症
- 脾大和脾功能亢进: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脾肿大,可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可突起于食管和胃黏膜表面,一旦破裂,会引起大量呕血和柏油样便,这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
-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常见表现之一,腹水形成的原因包括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生成增多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等,腹水的出现常提示肝硬化已进入晚期。
-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肝功能严重受损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症状,常由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放腹水、高蛋白饮食等因素诱发。
-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代谢性碱中毒等,这些紊乱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患者的预后。
肝硬化的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以完全逆转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但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对于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需戒酒;药物性肝硬化患者应停用相关药物等。
2、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对于腹水患者,可采用利尿剂治疗,必要时输注白蛋白;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采取止血措施,如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等。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清除肠内积血、灌肠导泻等;对于肝肾综合征患者,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扩容治疗等。
4、手术治疗:对于晚期肝硬化伴有严重并发症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肝移植手术难度大、费用高、供体来源有限,且术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因此仅适用于少数患者。
(二)预防
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肝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制品,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牙刷等可能传播疾病的器具;一旦感染病毒性肝炎,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治疗。
2、戒酒或限制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尽量避免饮酒或限制酒精摄入量。
3、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