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的特点
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孩子可以通过积木来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在摆弄过程逐步理解数量、空间和组合等方面的概念。
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对培养科学和系统的思维大有好处。
回力车、机器人等系列的产品,对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会更高,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这些产品跟课本上的知识相融合,孩子更容易理解,也更有兴趣了解更多的知识。
文化和艺术
积木模仿现实生活的功能,使得它可以以特有方式将文化元素包含在内,通过文化元素与积木的融合,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不同文化的韵味。
祖国美,家乡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瑰宝,诸如各式建筑、各种技艺或是各地风俗等,这些文化又集中展现了中国的历史和人文特点。
通过对中国建筑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是给孩子们讲述一下舞龙的传统或是说说为什么大门口要放上两只大大的狮子等,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祖国、家乡和相关的文化习俗,逐步培养起孩子的爱国热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兴趣。
创意DIY
积木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自己动手实现创意——只有想不到的创意、没有搭不出的作品。
眼前的一堆积木就是孩子们的实验室和工作坊,他们在这里实验、犯错、思考、重复、创新、探索,来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双手搭建世界、用自己的想象创造世界。
为什么说乐高不再仅仅是一个积木玩具
看看玩乐高的人群就知道了,如果是传统的积木玩具,小孩子玩玩也就罢了,大人是没多少会产生兴趣的。如果一个积木,小到五六岁的小朋友,大到30多岁的中年人也在玩,50多岁的人收藏的也是一大把,那么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玩具了,可以说是一种兴趣爱好的体现,或者说是一种精神粮食。
我初识乐高是在第一家公司培训的间隙,同事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搞了一个玩具小车,就是类似下面这种的,结构非常简单,但是从第一眼看到,我就觉得做工十分精致,然后根据自己的不同想法,我记得当时至少变换了不下五种的造型,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对乐高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乐高积木,重在创意,不在于搭建的过程,我尤其喜欢三和一的版本和科技系列。三合一版本由于其造型多变,搭出来的可玩性比较高,所以经常可以拆了重建,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不一样的设计,我觉得这也是乐高创造者的初衷吧,就是让玩的人不被图纸所束缚,要根据自己的创意去任意组合,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乐高每年在小朋友的教育上投入也很大,会经常举行乐高积木创意培训和比赛,会组织全世界的玩家进行互动,相互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去萌发更多新的产品,再推广到每一个乐高爱好者手中,同时也让这些爱好者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真正体现积木的价值。
下图是去美国出差时无聊去乐高商店逛了下,东西还是挺多的。
另外一个我认为乐高不是一个玩具的原因,就是乐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然乐高的主旨不是让玩家去收藏,但是有很多爱好者为了自己的喜好,会买回来珍藏着,因为有很多set过两年就绝版了,物以稀为贵嘛,很多套件现在价格都是四位数或者五位数了,比如我这个瓦力,当年买的时候才300不到,现在都要800多了。
小朋友现在七岁了,启蒙的玩具也是积木,现在是他玩的比我多,发现有时候小朋友的想象力真的丰富,他们能把看到的东西都通过这种方式来还原,而大人呢,因为脑子里的信息太多,经常容易被打断或约束,反而创造力还不如他们。我觉得如果小朋友通过正常的引导,乐高积木对于他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期待下乐高大电影2,准备和儿子一起去看,希望他有个乐高式积木陪伴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