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极简生活,有什么这方面的书可以阅读吗
入门级:
《极简主义》
这本书的宣传口号是:每一位有志于过极简生活的人,每一个极简主义者,都不能错过的书。
没错,这就是那本大名鼎鼎的,记录了一位极简达人如何从一个消费主义者转变为极简主义者,只靠288件东西过着极简生活的经历。
熟悉极简主义的人肯定听过乔舒亚的大名,那个名唤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一周工作70小时,年纪轻轻便挣到6位数年薪的金领,因为一系列家庭变故,开始践行极简主义,在家中各种断舍离,最后把自家东西扔的只剩下288件那位极简主义名人。
几年前,美国一位金领约书亚.贝克尔用亲身实践证明:我们丢弃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会让我们收获更多。在生活上遭遇重大打击后,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他开始在家中进行断舍离,试着在30天里丢弃30个物品,结果一丢之下,无法自拨。他丢掉了家中90%物品,也不再购买别人羡慕的那些新产品。最后得到一个“留下来的每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288件物品的家。
在丢弃的过程中,他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要买这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呢?”然后他自己给出回答:“人们买东西,通常因为别人买了,或者广告上说我‘应该买’,或者只是为了让别人羡慕,或者是害怕失去可能需要的东西。”但事实上,过多的物质,不但没能让人过上幸福生活,还成为世人的负担。以上是约书亚开始过“极简主义”生活后总结出的个人心得。
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乔书亚关于极简生活的一本生活日志,虽然读来有些无趣,尤其是后半部分,但那怕是出于“不知道这本书你都不好意思和极简主义者打招呼”的需要,还是建议一读的。
《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极简主义界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乔书亚,一位是上面所提《极简主义》一书的作者,乔舒亚.菲尔茨.米尔本,以家中只有288件物品闻名。
另一位作者是乔舒亚.贝克尔,著有《极简》一书。
虽然此乔非彼乔,但两人之间却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个事件为诱因,发现自己家中屯放着许许多多不需要的东西,于是果断成为一名极简主义者。
如果说到两本书间的同异,个人表示《极简主义》是先讲个人经历后讲个人经验,比较泾渭分明,而《极简》则是将自家感受、心得体会、操作方法融合到个人经历中,只能说两本书各有所长各擅胜扬,每一位有志于极简主义的人都不妨一看,相信都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家收纳清理的有用方法。
作者乔舒亚.贝克尔在写作这本书,创建“成为极简主义者”网站前,只是许许多多美国中产者当中的普通一员。一一切都开始于一个平凡的周末,作者和小儿子一起打扫车库,在经过长时间单调而繁忙的收拾打扫工作后,一位邻居无意间的一句话改变了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不需要拥有这些东西!
于是,作者警醒之后,便开始扔扔扔,是的,每一个普通人变成极简主义者的第一步,通常都是发现自己被太多的物质包围,甚至被物质奴役,积极做出改变开始的。
当然,极简主义者也不是一天炼成的,在书中作者也表示,对于极简主义者来说,与消费主义做斗争,似乎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消费主义如空气一般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也无影无形。每天都有人用各种声音向你传达,如果想要幸福,就要买买买。如何战胜消费主义,作者给出了不少建议,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不妨来看看此书,保证会有所收获。
《极简生活》
以上两本书,都是男作者所著,在一个家庭主妇眼里的极简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在女作者艾琳·博伊尔这里,极简精神并不意味你要像约书亚.贝克尔那样,一车车的往慈善商店运东西,将家中90%的东西全部丢弃。她心目中的极简主义很文艺、很女生、很小确幸。标准极其简单:
· 没有废物和赘物。
· 物得其所、物尽其用。
· 物和人的关系回归到平衡的状态。
· 美好的小居室是有益并且可行的。
· 爱你所拥有的,拥有你所爱的。
以上这几条标准,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想做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这本近200页的书中,作者细致讲述了她从结婚后成立自己的小家庭起,如何边摸索、边实践、边掌握极简生活的要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极简生活。
身为一位主妇,作者在日常物品的使用上给出的建议是,选择简单的物品,从用具到床单,越常用的越简单。在家居装饰上,不要一站式购物,不要选择那种让人很容易产生购买冲动的大型超市,特别是刚搬新家、或饥肠辘辘的时候,不要去购物。尤其要远离电脑,因为网上购物让各种商品变得唾手可得,所以在购物这件事上不要着急,慢慢来,喜欢的东西先收藏存档,过一两个星期后如果还想要这件东西再下手,更常见的情况是延期之后,购买的欲望就消失了。
有人将各种讲述极简主义的书籍内容做了个简单粗暴的三步法归纳整理。第一步,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机缘巧合的发现,原来我家里的东西这么多。第二步,开始断舍离,成为极简主义信徒,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第三步,想象我一样么,你也可以的,具体操作方法是1234567。
老实说,以上这三本书都有些如是,但是如果你问我那一种更适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只能说这三本书读了都能有所收获,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还是小马过河,如人饮水。好在这三本书在图书馆借来一看都很方便,大可省去买书的钱。毕竟,对于这种方法论的图书而言,阅读只是个必要的起步,书中给出的方法固然能解决不少践行极简主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达到效果,还是要实际操作起来方可。从某种角度说,极简主义的秘决包含在那句话里:JUST DO IT。
我强烈推荐《少,就是多》这本书,这是一个信息过多,物欲太多的时代,我们追求太多,却忘了少,就是多的哲理,而这本书很精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让你做的少一些,得到的却多一些,好一些,虽然少,但是效率更高了,虽然少了,但是生活更好了。
摘录一下这本《少,就是多》的精彩观点,你一定会喜欢的:
1,少目标
一年内,只专注于一个经过筛选的核心目标。
2,极简衣着
衣着基本黑白灰,遇到喜欢的款式,同款的会买好几件,清爽,好搭配,省事儿。
3,专一
喜欢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纯粹恋情,要么 100,要么 0,简单安心,远离暧昧,对复杂狗血的感情坚决断,舍,离!
4,极简阅读
喜欢读经典,只读自己喜欢的作品。自己喜欢的好书甚至可以每年重复读。相信我,把一本好书翻烂,胜过走马观花看 100 本三流的书。
5,不怒
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取谦逊开放的态度,不妨听听对方的意见——尤其要多听高手的意见,不扮演上帝。对无理取闹的人,干得过就干,干不过记得大丈夫能屈能伸,来日方长。
6,作息简单:
有一个5点起,10点睡的固定作息表,每天晨练半小时以上,能操控自己的感觉很好,每天早上还有很多时间,个人最喜欢这个习惯。
7,简单饮食:
除了鱼和蛋,基本素食,喜欢水果,喝很多水。
8,简单护肤:
每天晨练后清水淋浴一次,洗发水和洗面奶一个星期用一次左右,夏天的话最高的频率也会隔天使用,护肤只用最基础的清洁保湿。 少折腾,皮肤状态反而理想。
9,少买:
只买精品,垃圾碍事,姐姐上次来我这里说我东西太少了,呵呵,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
10,少烦
有烦恼的时候,取冷静理性的态度,用“五步流程”之类的思考工具一步步梳理解决,而不是怨天尤人生闷气。
上面这些文字都是摘自我的新书《少,就是多——我的极简主义生活》。
我为什么要写一本这样的书呢?起因是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些极简主义相关的问题,立马获得了我人生第一个 9 千赞,把当时还是知乎小透明的我激动得不行,我的这个回答有点特别,因为不是那种一上来就说要整理衣服之类的,我是从极简目标,计划,阅读,饮食,衣着等所有的层面极简生活的,所以,大家都挺喜欢的。
然后有一些网友私信我,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建议我写一本极简主义相关的书,好好详细解读我是怎么做到的?刚开始我也考虑过写,但是……
写书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字,这可是一个大坑啊,我这么机智的人,肯定不跳坑啊。然而天意弄人,今年元旦一开始新冠病毒爆发,我整天在家枯坐和软禁无疑,无聊到爆,我就又想起那些网友的建议,想我何不写趁着隔离的这段时间写一本极简生活相关的书?
于是,花了几个月时间,仔仔细细的总结了我几年的极简心得,于是,就完成了这本书。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从读者的反馈来看,我也觉得挺满意的。
想看极简主义书籍的朋友,我推荐给你,看完后,你会感谢我的,就像一个书评的那个网友说的:相比内容,书价真是太超值了!想买这本书的朋友,按照书名搜索一下,就能找到的哈。
简言之,极简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或者说是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处事和生活态度,它是我们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之后选择的生活方式,不是一时兴起也并非筹划已久,是一种心灵与每天琐碎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互摩擦碰撞,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想法,只有以这些为基础,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极简生活,但是,有一些法则也是极简者共有的:懂得知足常乐;时刻心怀感恩;努力做事,认真生活
只有具备这些起码的品质,才可能让自己每天微笑面对生活一切突如其来的状况
最后,书籍方面,我觉得其实只要心态ok了,自然会知道你想要看哪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