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03u百科知识网

在人类疾病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类特殊的疾病——它们如同隐匿于黑暗中的幽灵,悄然降临在少数人身上,却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挑战,这便是罕见病,国际罕见病日的到来,让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这个特殊群体,去探寻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希望以及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罕见病,以其患病率的极低而被命名,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尽管每一种罕见病的患者数量不多,但全球范围内已发现的罕见病多达7000多种,涉及血液、骨科、神经、肾脏、呼吸、皮肤及重症等多个学科,这些疾病大多由遗传因素导致,约80%的罕见病源于此,且半数以上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呈现出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特点,常累及多系统、多脏器,诊断极为困难,据统计,在我国,30%以上的罕见病患者需要5 - 10位医生诊治才能确诊,这期间高误诊、高漏诊的情况屡见不鲜。

以“渐冻人”症为例,这是一种典型的罕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在逐渐清醒的状态下,目睹自己的身体慢慢丧失运动能力,仿佛被一点点冻结,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还有血友病,患者因缺乏凝血因子,哪怕是轻微的创伤也会导致难以止血,关节反复出血、肿胀、畸形,让他们的生活充满痛苦和不便。

对于罕见病患者来说,无药可医是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由于患者群体小、研发成本高、市场空间有限,制药企业往往对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望而却步,过去,全球范围内仅有不到10%的罕见病有相应的治疗方案,许多患者在确诊后便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即使有一些药物问世,其高昂的价格也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曾经,一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高达70万元,虽然后来经过医保谈判降至3.3万元并纳入医保目录,但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罕见病患者并没有在困境中坐以待毙,他们自己、他们的家属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在积极行动,为抗击罕见病努力拼搏,在医学研究领域,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地投入研究,试图找到攻克罕见病的方法,基因编辑技术、mRNA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罕见病的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在一些遗传性罕见病的治疗探索中,科学家们尝试通过修复或替换缺陷基因来达到治疗目的,尽管目前这些技术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因编辑的准确性、载体的高效性等问题亟待解决,但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给患者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关爱罕见病患者的道路上,社会各方力量也在汇聚,公益组织积极举办各种活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比如每年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当天,各地会举办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包括科普讲座、义诊、慈善募捐等,让更多人了解罕见病群体的困境和需求,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罕见病防治的支持力度,国家公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收录121种疾病,并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开展罕见病患者登记和病例直报工作,为规范罕见病诊疗、提高诊疗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医保政策也在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目录,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每一个罕见病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生命有着别样的色彩和光芒,我们不能因为疾病的罕见而忽视他们的苦难,更不能因为治疗的艰难而放弃对他们的帮助,他们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是我们共同的亲人、朋友和同胞,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爱与希望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怀,让罕见病患者不再孤单,让他们在面对病魔时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公平、包容的社会,因为,在罕见病患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看到的是人类面对困境时的不屈精神和无限可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