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急救知识:守护生命的必备技能

03u百科知识网

在校园这个充满活力与青春气息的地方,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和社交,然而意外和突发疾病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就如同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于生死之间,让校园生活多一份安全保障。

心脏骤停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状况,其黄金抢救时间仅有短短几分钟,在学校里,一旦发现有人突然倒地失去意识,应立即判断其是否为心脏骤停,可通过拍打双肩并呼喊来检查意识,同时手指触摸颈动脉感受脉搏是否存在,若确定为心脏骤停,立刻拨打校园内的急救电话(如医务室电话或保安室电话),让人迅速取来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等待 AED 的过程中,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掌根用力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但不超过 6 厘米,频率为每分钟 100 - 120 次,尽量减少中断,直到 AED 到达或专业急救人员接手,使用 AED 时,按照设备语音提示操作,它能极大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几率。

气道异物梗阻同样不容忽视,当看到有人在进食或玩耍时突然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很可能是发生了气道异物梗阻,对于清醒的成人或儿童,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脚前后分开,一手握拳,拳眼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伸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重复多次直至异物排出,对于婴幼儿,则应将其面朝下放置在手臂上,用另一只手的掌根部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 次,再将婴儿翻正,用食指和中指在其胸骨下半段按压 5 次,如此反复,直到异物排出。

骨折也是校园常见意外之一,若发现同学骨折,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随意搬动伤肢,防止造成二次损伤,对于四肢骨折,可使用木板或硬纸板等作为临时固定材料,例如小腿骨折,将木板放在受伤小腿的外侧,用绷带或布条固定木板两端及小腿上下两端;上肢骨折则可将木板置于手臂的内侧,同样固定牢靠,固定后,将受伤部位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烧烫伤在校园生活中也可能遇到,如被开水、热汤烫伤,或接触高温物体等,一旦发生烧烫伤,应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 15 - 30 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热力对深部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对于轻度烧烫伤(仅伤及表皮或真皮浅层),冲洗后可涂抹烫伤膏,并用干净的纱布包扎,若烫伤面积较大、程度较深或涉及面部、手部、关节等重要部位,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烧伤科治疗,在处理烧烫伤时,切勿使用冰块直接冷敷、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以免加重伤势或引发感染。

校园中的运动损伤也较为常见,像扭伤、拉伤等,以踝关节扭伤为例,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的踝关节休息,在扭伤后的 24 - 48 小时内进行冷敷,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数次,以减少出血和肿胀,之后可适当进行热敷、按摩等康复手段,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若怀疑有骨折或韧带撕裂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

除了以上常见的急救情况,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原则也至关重要,在进行急救时,要确保自身安全,避免盲目施救导致自己陷入危险,尽量保持镇定,有条不紊地按照急救步骤操作,这样才能在紧急时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学校也应积极普及急救知识,定期开展急救培训课程和演练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培养他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和责任感。

校园急救知识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一环,每个人都可能是意外的目击者和潜在的施救者,掌握这些急救技能,不仅能在自己面临危险时自救,更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成为守护生命的英雄,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安全、美好。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