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卫生巾国家标准:全方位守护产妇健康

03u百科知识网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产后卫生巾的国家标准,从适用范围、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到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旨在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标准对于保障产妇健康的重要意义。

引言

产后卫生巾是产妇在分娩后不可或缺的卫生用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身体恢复和健康,为了确保产后卫生巾的安全与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国家标准。

标准概述

产后卫生巾国家标准主要依据GB/T 8939 - 2018《卫生巾(护垫)》进行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卫生巾(包括产后卫生巾)的各项要求,适用于由面层、内吸收层、防渗底膜等组成的产品。

适用范围

此标准适用于各类产后卫生巾,无论是常规型还是功能型,如具有抗菌、消炎等特殊功能的卫生巾,都需遵循该标准的基本规定。

技术要求

- 材质要求:面层材料应柔软、无刺激性,通常采用亲肤性良好的无纺布或棉质材料;内吸收层要具备高吸收性,一般选用高吸水性树脂(SAP);防渗底膜需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多为塑料薄膜材质。

- 性能指标

- 吸收性:能够快速吸收大量恶露,确保表面干爽,防止侧漏和后漏,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吸收特定量的生理盐水。

- 防渗性:有效防止恶露渗漏到衣物上,保持产妇的清洁和舒适,通过特定的压力测试和渗透测试来评估。

- 舒适性:材质柔软,贴合身体曲线,减少对产妇敏感部位的摩擦和刺激。

- 卫生指标:严格控制微生物数量,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如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均需符合严格的卫生标准,以防止感染。

检验方法

- 外观检测:通过肉眼观察,检查卫生巾的外观是否平整、有无破损、污渍等缺陷。

- 尺寸测量:使用精确的量具测量卫生巾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确保符合规定的尺寸范围。

- 吸收性测试:模拟产妇的实际使用情况,将一定量的模拟恶露溶液倒在卫生巾上,测量其吸收速度和吸收量。

- 防渗性测试:在卫生巾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和模拟恶露,观察其防渗底膜是否能有效阻止液体渗透。

- 卫生指标检测:采集样本,在实验室中按照相关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如平板计数法等。

检验规则

- 组批与抽样:同一批次的产后卫生巾应按照规定的组批原则进行划分,然后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检验,每批次抽取一定比例的产品进行全项目检验。

- 判定规则:若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若有一项及以上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需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处理,如返工、销毁等。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标志:产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号等信息,以便消费者识别和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 包装:采用密封包装,防止卫生巾受到污染和损坏,同时便于储存和运输,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要求。

-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雨、防压等,避免产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降低质量。

- 贮存: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清洁的仓库中,远离火源、水源和有毒有害物质,防止产品变质。

结论

产后卫生巾国家标准从多个方面对产后卫生巾的质量进行了严格规范,为保障产妇的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检验,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市场上的产后卫生巾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让产妇能够放心使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