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肺结核,这个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如今我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掌握了更多有效的防治手段,了解肺结核的防治知识,不仅对于个人健康至关重要,更是全社会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任务。
认识肺结核
(一)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当人体感染结核菌后,在一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结核菌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引发结核病症状。
(二)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这是肺结核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吐痰时,会将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位肺结核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很容易受到传染。
2、尘埃传播
结核菌也可以附着在尘土上,当人们扫地、整理物品等活动时,会使尘土飞扬,结核菌随之扩散。
3、密切接触传播
与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毛巾、衣物等生活用品,也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肺结核的症状表现
肺结核的症状多种多样,轻重程度不一,但常见的症状包括:
(一)全身症状
1、发热
多为长期低热,体温一般在37.5℃ - 38℃之间,常伴有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发热,次日清晨降至正常,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这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2、盗汗
入睡后出汗,常常浸湿衣被,而醒来后出汗停止,这是因为结核菌毒素刺激机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疲乏
患者常感到极度疲乏,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这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与结核菌作斗争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4、体重减轻
由于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良以及身体的消耗增加,患者的体重会逐渐下降。
(二)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咳痰
咳嗽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如果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痰量可能会增多,甚至变为脓性痰。
2、咯血
约1/3的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咯血量可多可少,少量咯血表现为痰中带血丝,而大量咯血则可能危及生命。
3、胸痛
当结核炎症累及胸膜时,患者会感到胸部疼痛,胸痛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呈隐痛、钝痛,有的则较为剧烈,且疼痛常与呼吸运动有关。
4、呼吸困难
如果肺结核导致肺部病变广泛或合并胸腔积液、气胸等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肺结核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询问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是否有结核病接触史等信息,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接触过肺结核患者,是否居住在结核病高发地区等。
(二)体格检查
通过听诊肺部、触摸淋巴结等方式,初步判断肺部是否存在异常,医生可能会用听诊器听诊患者双肺的呼吸音,检查是否有啰音、哮鸣音等异常呼吸音。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这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和形态等,典型的肺结核X线表现为肺部阴影、空洞、纤维化等。
2、胸部CT检查
相比X线检查,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对于发现隐藏在心脏、纵隔后方等部位的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室检查
1、痰结核菌检查
包括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和痰培养,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是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但阳性率相对较低;痰培养虽然耗时较长(一般需要4 - 8周),但准确性较高。
2、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菌,硬结直径超过15mm或有水泡、坏死等情况为强阳性反应,提示可能存在结核菌感染。
肺结核的治疗原则
(一)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关键,在肺结核的早期阶段,病变范围小,结核菌对药物敏感,治疗效果较好,一旦确诊为肺结核,应立即开始规范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二)规律用药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严格的用药方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抗结核药物,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过程中不能随意中断或更改药物剂量,否则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疗程为6 - 9个月,复治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三)联合用药
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发生的重要措施,不同药物作用于结核菌的不同部位和代谢环节,联合使用可以相互协同,增强杀菌作用。
(四)全程督导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药,提高治疗依从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全程督导短程化疗”(DOTS)策略,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医务人员的全程监督和管理,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肺结核的预防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1、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通过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要对患者的痰液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结核菌通过痰液传播给他人。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飞沫和尘埃的传播。
2、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 - 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结核菌的浓度,减少感染的机会。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如餐具、毛巾等。
(三)保护易感人群
1、卡介苗接种
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疫苗,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以提高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跑步、游泳、瑜伽等运动,有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3、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食物,避免挑食、偏食。
肺结核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通过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掌握正确的防治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肺结核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一个无结核病的健康世界而努力!